大客户|这家公司不要大客户,不做大集团,究竟怎么想的又是如何做的?( 九 )
所以,双童一直坚持一个信念:把自己的企业做“小”,而不是做“大”,即把大的企业“瓜分”成一块块小的创业矩阵。楼仲平透露,双童未来3到5年会形成20至30家创业矩阵,这种模式会把企业运营风险降到最低,又能让不同创业矩阵的管理层转化成老板。
任何一家企业都一定有天花板,隐冠企业尤甚。早在5年前,楼仲平就已经意识到双童遇到了天花板。巨变时代下,传统制造业的认知方式和未来可能的经营方式必然面临巨大的转变。
此时,双童吸管做了选择,让一些优秀的骨干在公司内部再创业,把管理者转为创业者,把能担当的人培养成老板。2015年后,双童吸管就已经跳出“一根吸管”的模式,逐渐培养出5个独立事业部,并在内部创业形成多个平台。
对此,楼仲平的初心是这样的:未来需要增加对人才的投资,因为人才的变量有可能是最大的。双童恰好有一批年轻的、有冲劲、有梦想的年轻人,把他们的梦想和企业的未来链接起来,圈定几个“种子选手”,然后坚定地往前推动。一个做好了,就再推一个。未来,吸管仅仅是双童5个事业板块的其中之一,不再是唯一。
为此,公司把厂房屋顶上“双童吸管”的广告牌拆掉了,将来会换上新的广告牌——双童创业共享平台。
“双童”要走的一条路,是一条商业生态的道路。在这其中,双童吸管只是创业平台当中的一个基础板块。
这些创业小矩阵都是基于双童吸管的平台孵化出来的。“很多的企业是把小的企业做大,但是双童反过来做,一定要把大的企业做小。”楼仲平解释道。
其实,双童吸管完全有条件做集团公司,但楼仲平坚定地反对搞“大集团”。“我们有内在的一套规则,比如,利润到了100万的时候,20%的股份就转成33%,利润到300万的时候就涨到49%,到500万的时候股份就转到51%了。原先的经理人成为事业部(独立公司)的董事长。当创业矩阵多了之后,大头一定要交给对方,双童最后是49%。当然这是最小的一个控股比例。”楼仲平说。
而这样的设计其实是帮助那些更有能力的双童骨干实现自己的梦想。正如阿米巴理念的本质就是释放人性的美,通过机制的转化激发出人内在更多的活力。楼仲平也看到,很多制造业企业其实都面临着双童同样的处境,所以,至少有一部分企业可以做“创业小矩阵”的事情。
20多年来,大家已经形成双童就是“做吸管”的习惯认知,楼仲平却强调,人不能活在别人的认知当中,应该自我突破和改造。所以,今日之改变,是为了未来当大家说起双童的时候,不会再强化吸管这个标签。
所以,当企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时候,作为管理者,楼仲平一直在读书、在学习新东西。“我这个年龄还要保持成长,尤其是在知识获取的方面。用我自己的话说,要逆生长,永远保持在25岁,认知频率需要不断迭代。”
管理者的思维年轻了,还愁基业不能“长青”吗?
方法论:
1、要虚实结合、不埋头看路
双童吸管能扛得住“禁塑令”并活得很好,恰恰得益于楼仲平多年前的未雨绸缪。当企业在抓管理和生产的时候,抓质量和品牌的时候,并开始在正轨上收获鲜花和掌声无数的时候,一把手楼仲平在学习、在上课、在分享、在思考企业的未来和天花板。这一点,楼仲平总结为:民营企业里,一定要有一个人务虚,不能每个人都务实。否则企业就没有思维空间,没有对未来的洞察。这种虚实结合的管理方法,对很多做实业的企业着实有一定的启发。
2、小即是大,辩证成长
隐形冠军凭借专注取胜,但往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早年,双童专程去学习日本的百年企业,多年后又见证了一些百年企业从兴盛到衰败,这也给双童带来深刻的反思。专注有个前提,不是傻傻地坚持,而是有方法地坚持。专注也并非只做一种产品,并非绝对化地抗拒“多元化”。
推荐阅读
- 阿里巴巴|曾是阿里高管,遭马云“忽视”创办410亿公司,却进腾讯口袋
- 斐乐公司|网购平台销售数据可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
- 马化腾|刷屏!马化腾:腾讯只是一家普通公司,随时可以被替换
- 阿里|胡润公布全球公司排名,马云创始人头衔也被剥夺?
- 业务|哈啰出行新公司业务含小客车租赁
- 快递公司|网购退货的时,卖家为何总是要强调不要发顺丰?总算明白了
- 快递|快递客服外包公司怎样与甲方谈?
- 腾讯三家公司|腾讯三家公司起诉“腾讯分分彩”侵权获赔 100 万
- 起诉|腾讯三家公司起诉“腾讯分分彩”侵权获赔 100 万
- 快递公司|没人“送货上门”了,派费却涨了?快递员抱怨不赚钱,钱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