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客户|这家公司不要大客户,不做大集团,究竟怎么想的又是如何做的?( 七 )


在双童吸管,有这样的规定:员工在食堂吃饭不收钱,家属收一半成本费;招工时引导夫妻工和家属工在公司就业;鼓励子女在身边上学和生活;鼓励老人帮员工“带娃儿”。
大客户|这家公司不要大客户,不做大集团,究竟怎么想的又是如何做的?
文章插图
善待员工、善待生态、善待环境、善待他人,企业盈利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对于“善待员工”这四个字,楼仲平有自己不同的解读:所谓善,往往会被理解为“赋予”、“给予”,但是善待员工的本质,是获得员工的正向反馈。你给他什么,他就会给你什么,你赋予善的时候,他反馈的还是善。但在这当中,企业是强势的,员工是弱势的,都必须由企业倾心赋予,不计较有没有回报。
懂得“利他而利己”的逻辑关系,实际上就是:唯有持续对员工好,企业才会持续发展!
楼仲平认为:创业的本质是为了彰显生活的意义、人的成长、社会的进步。对顾客好是天然、自然的,但如果企业掌门人能够将“利他”的对象延伸到员工、合作商、政府和社区等所有的商业对象,就理解了利他中的“他”——天下万物。
求利之心人皆有之,本质上无可厚非,但“利他”哲学中的“求利”不是单纯利己,而是求得正向反馈而利己。稻盛和夫所提到的“利他哲学”,就是儒家思想和西方哲科思想的结合,作为儒家的发源地,我们应该更驾轻就熟地应用“利他哲学”。
在这一思想基础下,双童吸管的目标不断变化:
2005年:双童吸管追求全球最大;2010年:双童吸管追求全球最强,因为强公司是商业能力决定的,具有排他性;2016年:双童吸管追求做一家好公司。
从排他到融合、从竞争到引领、从占有到共生。楼仲平强调,双童吸管不要成为只能挣钱的公司,而希望做一家“有利于他人”的好公司。
当说起“双童”为何要持续坚持“利他经营”时,楼仲平答道:“双童”善待员工、善待生态、善待环境、善待他人,虽然没有获得立竿见影的利益,但长期利他而引发的正向反馈,企业盈利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专注,但不迷信工匠精神
从草根到行业隐形冠军,双童吸管靠的就是专一、专注。而以专注、专一的工匠精神著称世界的,公认首推日本企业。
创业初期,楼仲平也不断参观和拜访日本百年企业,学习和琢磨他们的工匠精神。双童吸管早期能够如此专注也是受到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所致。
楼仲平提到,1997年,他结识了一位名为桑原道昭的日本友人。2000年9月,在这位友人的带领下,楼仲平第一次参观了一家位于奈良的一次性筷子工厂。这是一家有着45年历史的老厂,一两千平方米的老厂房车间内,机器“旧得发亮”,但生产的产品却极为精致。精湛的工艺水平,让彼时的国内企业很难超越。受此影响后,双童吸管在2002、2003年便开始逐渐放弃“多元”理念,专注吸管生产,慢慢求得质量上的提升,并将这种“专注”渗入到员工教育中,志存高远、厚积薄发。
时光流转,2009年,当楼仲平再次赴日参观该厂时,发现它一切如旧,只是社长更老、员工更老,依然没有引入新生力量。9年间,它生产的筷子已经越来越少,大部分机器停放在车间,部分员工已陆续离开。当时的场景让楼仲平陷入了思考: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一个企业仅有“坚持”远远不够,必须适时创新与变革。就如这家日本企业,虽不能称其为失败,却也是一家“跟不上时代的企业”。
这些年,楼仲平也常常问自己:源自于日本和德国的工匠精神,其真实涵义到底是什么?在中国当前的环境下,工匠精神真的能适合所有企业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