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活动策划十讲( 二 )


但是在今天互联网的年代,品牌的打造方式变了,不再是单向的曝光和传播,而是双向的沟通和社交。与消费者产生交互非常重要。消费者在这种交互之中,对品牌产生体验、建立认知、形成牢固的关系。
那么品牌怎么和消费者进行交互呢?光靠一个干巴巴的硬广肯定是不够的,这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就是活动。活动对于品牌的意义有三点:
活动策划是奔着影响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去的,只有基于这个目的去做活动策划,才可以做出真正有价值的品牌营销活动。所以企业在做活动策划就要考量两点:
一是消费者在活动中有没有获得感,不光是物质利益的回报,还是精神层面的奖励。不然人家为什么要参与你活动呢,直接下单不就完了吗?
二是消费者到底在活动中有没有参与感,很多活动看着是希望消费者参与和互动的,但实质上却是单向的传播,活动不是靠消费者口碑和社会话题扩散,而是靠媒体老师发稿宣传。这就是变成了活动式硬广,做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给新闻通稿找素材。
二、IP如何对活动进行品牌化运营?我们看到,很多企业一年到头都在做活动……从传统的节庆节点春节、情人节、妇女节、五一劳动节、520、母亲节、儿童节、父亲节、端午、七夕、中秋、十一国庆、重阳节、圣诞节、元旦、冬至。到电商的各大节点,超品日、618、双十一、双十二……加起来又有十几个节点。最后还有年度大事件,比如明年的冬奥会、世界杯、亚运会等。
一年几十个营销节点的活动,构成了全年的营销规划。但如此多的活动,也导致整个企业疲于奔命,市场部累到崩溃。但是活动做得越多,企业营销效果就会越好吗?要知道互联网上一切都是速朽的,消费者非常健忘。就算是再牛的活动,再大的新闻事件,在社交媒体上也就维持两天的热度,然后大家就去吃别的瓜了。
企业做活动更是如此。极有可能花了一大笔钱做传播,结果半天的热度都没维持住就掉下去了。这样的活动当然谈不上给企业带来持续性的增长效果。
其实企业的活动策划,应该追求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是品牌化运营,将活动打造成为品牌,这就是活动IP。它可以成为企业的私域营销阵地,成为黏住用户的一个流量池。
不追求持续化的活动经营,而只考虑每个活动都去刷半天屏,并不能给企业带来持续性的增长效果。比如安利纽崔莱的活力健康跑活动,它是在2002年6月8日在上海第一次举办。从此这个活动就一直举办到今天,安利纽崔莱一个活动坚持了18年。到今天“健康跑”变成安利纽崔莱一个强有力的品牌,提到健康跑,就能想到安利纽崔莱。这不就是企业对用户最好的安利吗?
消费者|活动策划十讲
文章插图
还有餐饮和食品行业。对他们来说,每年营销规划的一个重点就是推新品,新菜式、新口味,如此才能抓住消费者的尝鲜心理,刺激消费。没有新品,消费者很容易审美疲劳。但是推新品是需要花大笔营销费用的,否则消费者都不知道你推了新产品。
企业一年推几款新品,全年的营销预算就花完了。所以老乡鸡做了一个活动,叫做“每月1号上新菜”。通过固定的时间节点,固定的消费仪式,形成用户记忆,从而降低新品推广的成本,累积品牌资产。
消费者|活动策划十讲
文章插图
这就是高明的活动设计,这就是IP化的活动品牌。
三、洞见活动策划的灵感从哪来?畅销书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其著名的《引爆点》一书中,提出过一个引爆流行的公式,分别是——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威力环境。前两个法则,后面两讲我会跟大家分享。这讲谈谈威力环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