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现在不一样了!市场很乱 , 也赚不到钱 。 ”
王芳(化名) , 在毗邻贵州的四川做老干妈经销商已几十年 , 这是她对如今当地产品渠道的看法 。
这话或许有些偏激 , 但她对老干妈应该是有深厚感情的 , “以前我做区域市场的时候 , 把全村人都带着一起做 , 做得很好 。 (成都)没有哪个农贸市场找不到我们货的 , 也很挣钱” , 但现在情况有些变了 。
就在不久前 , 因为“2022贵州民营企业100强”榜单的发布 , 老干妈的近况引起各类媒体关注:2021年 , 公司营收42.01亿元 , 相比2020年54.03亿元下滑十多亿元 , 回到了2018年水平 , 排名则未进入贵州省民营企业前十 。
老干妈在中国调味品行业乃至中国企业界 , 都是“特立独行”的龙头企业 , 其商业模式传统而踏实 。 在20多年的高光之下 , 这种下滑让外界颇感惊讶 。
面对外界“老干妈老了”的质疑 , 老干妈常务副总李鑫对媒体回应称:“营收短暂下滑完全在意料之中 , 是正常的市场波动 。 ”他还透露 , 今年1~9月 , 老干妈营收同比增长超过10% , 已恢复性增长 。
但疫情反复已3年 , 并不仅仅影响了2021年 , 老干妈营收的下滑是否还有其他背景?
近日 ,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老干妈供应商、经销商以及贵州当地辣酱行业人士 , 探寻老干妈销售下滑的原因 。 多位业内人士的大致判断是 ,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干妈的销售 , 但去年的下滑背后 , 自身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少 。 若未来不能很好解决 , 这些问题或会制约老干妈发展的步伐 。
辣椒变了?口味背后的原料及成本难题
1994年 , 贵阳修建环城公路 , 陶华碧的凉面店旁成了主干道 。 途经此地的货车司机间开始流传 , 店里的素粉配辣酱特别好吃 。 两年后 , 陶华碧开了厂专做辣酱 , 品牌名字就是客人们对她的称呼——“老干妈” 。
如今约30年已过去 , 老干妈的这座老厂区仍然临近干道 , 被贵阳东二环与沪昆高速以近乎90度的夹角包围 。
高速路的旁边 , 则是一条几米宽的马路通向老干妈厂区 。
老干妈贵阳老厂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朱万平 摄
工厂里 , 建筑物外部装饰风格朴素 , 外墙多以白色瓷砖为主 , 加上几行红色瓷砖镶嵌点缀 , 再加上墨绿色窗户玻璃 , 颇有些年代感 。
甚至 , 部分窗户上还可看到黑色的印记 , 像是烟熏过的痕迹——几年前 , 老干妈的厂房4楼确实曾发生过一场大火 。
在贵阳老厂区 , 记者也曾遇到挂着老干妈红色工牌的工人 。 “我月薪大概5000元 , 还是很辛苦 。 ”这位老干妈基层员工介绍 , 他一天的工作时间也不短 。
走出厂区的员工们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朱万平 摄
和他们一起行走在厂区附近 , 不时可以闻到弥漫在空气里的辣椒味儿 。 这股辣味儿 , 像是很多80后、90后记忆的开关 , 一摁 , 就打开了关于青春、奋斗的个人回忆 。
但近年 , 一些网友却觉得这股老干妈的味道变了 。
“我很喜欢老干妈 , 吃了几十年了 。 以前和朋友吃饭 , 一顿就能吃完一瓶老干妈 。 ”一位贵阳当地人告诉记者 , “现在我们家也常买老干妈 , 但没有以前多了 , 总感觉味道变了 , 没有以前好吃了 。 ”
10月下旬 , 老干妈销售下滑引起关注后 , 不少网友给出的理由也是:老干妈的口味变了 。
在今日头条上 , 一篇《老干妈 , 一夜回到四年前……》的文章引来上千条跟帖评论 。 评论点赞最多的一条是:“以前的老干妈又香又辣回味无穷 , 现在的老干妈就只剩下豆豉味真是四不像 。 ”这条评论当时收到750多次点赞 。
推荐阅读
- 广东省|冬天适合去南方哪些地方旅游
- 太无语!贵州一女孩带男友回家,哥哥直接将礼品扔出门外
- 贵州|浙江这个古村落依山傍水,被称为唐诗之路的明珠,到处是人文传说
- 古镇|这座如此雅致的古城,竟是“贵州最冷门的古镇”,但来过定会难忘
- 古镇|贵州中国凉都隐藏一座清代古镇,像荷叶浮在水面,至今少人知道
- 贵州:男子离婚补钱给妻子,丈母娘抱着孩子,钱没还清,不还孩子
- 贵州|贵州2个宝藏小众景点,游人不多景色绝美,是散心游玩的绝佳场所
- 两瓶罐头和三斤糖的“年礼”,竟是悲剧的起因!1991年河南杀夫案
- 贵州|为世界杯凭空造出沙漠绿洲——卡塔尔的阔绰谁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