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仅仅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 我们其实并没有办法完全掌握飞船的实时位置 。 而东风着陆场约2万平方公里 , 地形十分复杂 , 要想要定位到返回舱的确切位置 , 就需要借助测控系统 , 测量雷达、跟踪测量雷达和光学设备等一起协同 。
比如:黑障区时 , 我国会采用自主研制的相控阵体制测量雷达;再比如:开伞后 , 由于受到风力影响比较大 , 无论是雷达 , 还是光学设备都会受到天气、光线的影响 , 此时我国会采用跟踪测量雷达 , 通过无源定位体制 , 实现了对返回舱从开伞到落地阶段的高精度定位 , 这个设备不会受到天气和光线的影响 , 可以做到全天时全天候、无人值守化工作 。
也就是说 , 为了确保飞船安全返回 , 航天科技工作者们是需要对飞船位置实时跟踪的 , 而仅凭北斗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
那么问题就来了 , 难道我们不能等到飞船安全着陆后 , 再依靠北斗寻找吗?
事实上 , 确实不能 。 首先 , 因为飞船返回地面 , 需要经过很多步骤 , 会很多干扰因素共同作用 , 我们需要实时掌控飞船的情况 , 才能确保飞船安全 。
其次 , 由于航天员在微重力环境下生活了180天 , 肌肉存在一定的萎缩 , 骨量也会丢失 , 而且在返回地球过程中还承受了2-3个G的过载 , 对航天员身体造成一定影响;到达地面后 , 航天员还要进行重力再适应 , 这时候航天员别说是走路了 , 连站可能都站不起来 。
所以 , 救援人员需要尽快抵达现场 , 不可能等到北斗导航定位后再前往 。 不仅如此 , 这几次的返回 , 如果看过直播 , 我们应该都知道 , 其实地面搜救队总是能很快抵达现场 , 这其实依靠的就是这些测控设备、雷达以及光学设备等协同工作提供了非常准确的信息 , 他们基本上是“等”在了现场 , 因为他们早就知道了大致落区 , 只不过要在安全距离内等着 , 一方面避免与被抛掉的防热大底相撞 , 另一方面不影响返回舱着陆 。
因此 , 不能等到北斗准确定位后再前往 , 这会增加很多变数 。
推荐阅读
- 神舟十四号平安返回!落地后切伞失败,对航天员有什么影响?
- 成为航天员有多难,航天员的工资待遇如何?
- NASA航空航天金属增材制造应用(下篇)
- 光是什么?无数科学家纷纷陷入了思考,通过光谱能找到什么?
- 返回舱自动切伞失败?神舟十四号成功着陆后,为何要人工锯开伞绳
- 木星轨道外,古怪彗星离奇爆发,释放大量生命物质!
- 从“神五”到“神十四”:奔向星辰大海,还要稳扎稳打丨九派时评
- 吞噬星空,巴巴塔为何不选洪和雷神,即使没有罗峰,也轮不到他们......
- 关于重力,你的自主学习学到位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