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神十四成功返回地球啦!
神十四的三名航天员已经在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了六个月 , 在12月4日晚上返回地球 , 降落在东风着陆场 。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 , 每次航天员返回地球前 , 都会有专门的搜救队提前准备就绪 , 并在着陆时 , 立刻展开搜救回收任务 。 这个搜救队规模还很大 , 有多个分队组成 , 包括了空中分队、地面分队、激动分队、无人机分队等各种分队 , 他们还进行了非常系统的训练 , 配备了许多先进的装备 。 那么问题就来了 , 神十四号明明装有“北斗卫星”定位 , 为啥还要大费周章地靠人工搜索?
飞船着落的误差有多大?
中国空间站是在400公里 , 飞船返回地面过程中有许多不受控的因素干扰 。 那都有哪些因素呢?
神舟飞船的返回过程需要经历四个步骤:
第一阶段:轨返分离 , 也就是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 。
神舟飞船是三舱结构 , 前面是轨道舱 , 中间是返回舱 , 后面是推进舱 , 航天员在返回地面时 , 是留在了返回舱当中 。
在这个阶段 , 一共会进行两次调姿(调整姿态) , 第一次调姿 , 飞船从水平飞行朝着前进的方向逆时针转动90度 。
完成第一次调姿后 , 就会进行轨道舱和返回舱的分离 。
随后第二次调姿 , 飞船继续逆时针转动90° , 此时飞船变成了推进舱在前面 , 返回舱在后面 , 姿态也不再是水平的了 , 而是存在着一定的仰角 。
随后推进舱的发动机点火 , 反推制动 , 飞船开始减速 , 进入到返回轨道 。
第二阶段:推返分离 , 也就是推进舱和返回舱分离 。
在距离地面145公里的高度时 , 推进舱和返回舱分离 。 此时只留下返回舱自己回家 。
在距离地面100公里的高度时 , 再入大气层 。 在这个过程中 , 空气密度会越来越大 , 返回舱的表面与大气会产生剧烈的摩擦产生火焰 , 火焰会包裹着整个返回舱 , 这使得返回舱此时就像一个火球一样 。 在整个过程中 , 会经历5分钟左右的黑障区 。
所谓“黑障区”一般出现在地球上空35到80千米的大气层间 , 这会给实时通信、再入测量造成困难 。
第三阶段:开伞
在距离地面10公里高度的地方 , 此时大气已经足够稠密 , 此时先打开引导伞 , 再拉出减速伞 , 减速伞的面积为24平方米 , 伞绳长度14.5米 。 随后减速伞会与返回舱分离 , 同时引出主伞 。 主伞的面积达到了1200平方米 。 开伞后 , 返回舱会持续减速 。
第四阶段:反推发动机点火
距离地面1米时 , 反推发动机开始点火 , 给飞船一个向上的推力 , 随后飞船安全落地 。
北斗卫星系统能起多大作用?
在飞船返回地过程中 , 影响飞船落点的因素有很多 , 在前三个阶段都存在着干扰因素 , 第一阶段中 , 轨返分离的位置 , 以及调姿后的角度 , 减速的位置;第二阶段中 , 再入大气的角度;第三阶段中 , 开伞后 , 会受到气流的影响 , 这是完全不可控的 。
【奇怪了!神十四明明装有“北斗卫星”定位,为什么还要靠人工搜索】
这个过程中 , 一旦控制不好 , 位置就会偏离的非常严重 。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1965年 , 苏联发射的“上升2号” , 返回地球时 , 就偏离了原定落区386千米的地方 , 降落在了西伯利亚原始森林当中 。
即便是控制得极为出色 , 由于一些不可控的因素 , 我们十分准确地预估位置 。 不仅如此 , 由于有长达5分钟左右的黑障区 , 此时飞船的信号是无法传输出来的 , 所以飞船中的北斗终端的信号也会被屏蔽掉 , 也就无法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来进行定位 。
推荐阅读
- 神舟十四号平安返回!落地后切伞失败,对航天员有什么影响?
- 成为航天员有多难,航天员的工资待遇如何?
- NASA航空航天金属增材制造应用(下篇)
- 光是什么?无数科学家纷纷陷入了思考,通过光谱能找到什么?
- 返回舱自动切伞失败?神舟十四号成功着陆后,为何要人工锯开伞绳
- 木星轨道外,古怪彗星离奇爆发,释放大量生命物质!
- 从“神五”到“神十四”:奔向星辰大海,还要稳扎稳打丨九派时评
- 吞噬星空,巴巴塔为何不选洪和雷神,即使没有罗峰,也轮不到他们......
- 关于重力,你的自主学习学到位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