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仙人掌在澳洲沙漠泛滥成灾,为何我国沙漠见不到仙人掌的身影?

澳大利亚|仙人掌在澳洲沙漠泛滥成灾,为何我国沙漠见不到仙人掌的身影?

文章图片

澳大利亚|仙人掌在澳洲沙漠泛滥成灾,为何我国沙漠见不到仙人掌的身影?

文章图片

澳大利亚|仙人掌在澳洲沙漠泛滥成灾,为何我国沙漠见不到仙人掌的身影?

文章图片

澳大利亚|仙人掌在澳洲沙漠泛滥成灾,为何我国沙漠见不到仙人掌的身影?

文章图片

澳大利亚|仙人掌在澳洲沙漠泛滥成灾,为何我国沙漠见不到仙人掌的身影?

文章图片

澳大利亚|仙人掌在澳洲沙漠泛滥成灾,为何我国沙漠见不到仙人掌的身影?

在人们的认知中 , 仙人掌是沙漠的“标配”植物 。 在干旱的沙漠中 , 野生动物们可以从仙人掌中获取水分和食物 , 尤其是骆驼 , 对仙人掌喜爱有加 。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 , 并不是所有的沙漠都有仙人掌的身影 , 例如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 就没有仙人掌生长 。 这究竟怎么回事呢?

关于仙人掌仙人掌的原产地是美洲大陆 , 如果说的更具体一点 , 仙人掌主要集中在横跨墨西哥和美国的北美沙漠中 , 在墨西哥湾沿海、百慕大群岛和南美洲北部有少部分生长 。
仙人掌身上最具有标志性的就是它们身上的刺了 , 这些刺让它看起来很有攻击性 。 事实上 , 这是仙人掌为了适应自然环境而进化的一种独特外形 。

在干旱的沙漠地带 , 为了避免水分的蒸发 , 仙人掌的叶子早已退化成针状 。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 , 就会发现仙人掌刺座下面的突起 , 与正常树叶的叶基类似 , 刺就是从刺座中长出来的 。
仙人掌的茎主要承担储藏水分的任务 , 长的肥大多汁 。 在白天温度高的时候 , 为了减少水分蒸发 , 茎上的气孔处于关闭状态 , 到了夜晚气温和蒸发量降低 , 仙人掌才会打开身上的气孔 , 进行光合作用 。
在茎的表面 , 还有一层又厚又硬的蜡质层 , 蜡质层能降低阳光对仙人掌的照射 , 同时将身体内的水分牢牢锁住 , 降低蒸发量 。 蜡质层还起到了防水的作用 , 沙漠中本就少雨 , 每一场降雨对沙漠的动植物来说都非常重要 。 雨水打在仙人掌的蜡质层上顺利滴落到根部 , 被强大的根系吸收 。

仙人掌的根系是十分发达的 , 和其它植物的根系不同 , 仙人掌的根很浅 , 只在地下5—10厘米左右 。 但仙人掌的根生长覆盖的范围非常大 , 这是为了能更多的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
或许有人会说 , 浅根有什么好 , 都无法进行深度补水 。

事实上 , 在干旱少雨的环境下 , 植物的根系生长主要有两种方法 。
第一种是加强根系的深度 , 从更深的地下吸取水分 , 例如非洲的猴面包树 。
第二种就是提升根系的广度 , 因为小规模的降雨很难渗透到地面深处 , 浅根可以在水分蒸发之前完全吸收掉 。 仙人掌的根系正是选择了第二种生长方法 。
仙人掌是墨西哥第一国花全球的仙人掌种类共2000余种 , 仅墨西哥就有1000多种不同种类的仙人掌 , 墨西哥也被人们称为“仙人掌之国” , 仙人掌也是墨西哥的第一国花 。

墨西哥人认为 , 仙人掌在沙漠这样恶劣的环境下 , 不管土壤多么贫瘠 , 天气多么干旱 , 它总是生机勃勃的生长 , 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的性格 。 因此 , 仙人掌也是墨西哥人精神的象征 。
除此之外 , 仙人掌在墨西哥还是一种食材 , 不管是农贸市场还是大型超市里 , 都能看到仙人掌像蔬菜那样售卖 。 值得一提的是 , 这些能够售卖的仙人掌基本都是人工种植的 , 因为部分野生仙人掌有毒 。

有一部分野生仙人掌 , 体内含有毒的生物碱 , 这些毒素能够麻痹人的神经 , 甚至使人产生幻觉 , 严重的甚至还能危害生命 。 如果有一天我们在沙漠中迷失了 , 就算见到仙人掌 , 在不能完全分辨它是否有毒的前提下 , 不要想着吃它 。
当然了 , 能在沙漠生存的骆驼 , 还是非常喜欢吃仙人掌的 。 而且骆驼的舌头和口腔内壁 , 进化出了厚厚的角质层可以抵御仙人掌上的尖刺 , 而且骆驼的抗毒性很强 , 完全不怕仙人掌的毒素 。
仙人掌曾是澳大利亚的入侵物种提到物种入侵 , 估计澳大利亚最有发言权 , 无论是野兔、骆驼还是野猪 , 都能在澳大利亚活的风生水起 。 除了动物之外 , 植物也在这里“兴风作浪” , 仙人掌就是其中一个 。

澳大利亚被仙人掌入侵 , 还要从一种小虫子说起 。 这种虫子叫做胭脂虫 , 在18世纪 , 人们在胭脂虫中提取加工一种用作纺织染料的胭脂虫红 , 染织的衣物主要提供给英国的军队 。 在当时 , 胭脂虫养殖业被西班牙垄断 , 价格贵的离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