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恶意透支的数额范围 , 根据《信用卡案件解释》规定 , 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公安机关刑事立案时尚未归还的实际透支的本金数额 , 不包括利息、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 。 其中已归还或者支付的数额 , 应当认定为归还实际透支的本金予以扣除 。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常用无罪辩护要点】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提起公诉时 , 应当根据发卡银行提供的交易明细、分类账单(透支账单、还款账单)等证据材料 , 结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所提辩解、辩护意见及相关证据材料 , 审查认定恶意透支的数额;恶意透支的数额难以确定的 , 应当依据司法会计、审计报告 , 结合其他证据材料审查认定 。 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 , 应当在对上述证据材料查证属实的基础上 , 对恶意透支的数额作出认定 。
四、违规以信用卡透支形式变相发放贷款
信用卡是一种信用贷款 , 一般不需要提供任何担保或者抵押物 , 也不会约定消费的具体内容 , 而银行抵押贷款则由银行与借款人约定贷款用途 , 一般需要借款人提供抵押物或者担保 。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 , 行为人涉贷款罪名一般包括信用卡诈骗罪、贷款诈骗罪、骗取贷款罪三个罪名 。
如果发卡银行与行为人约定通过发放信用卡卡并提高信用额度方式变相发放贷款 , 应当如何处理?根据《信用卡案件解释》规定 , 发卡银行违规以信用卡透支形式变相发放贷款 , 持卡人未按规定归还的 , 不适用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恶意透支’的规定 。 构成其他犯罪的 , 以其他犯罪论处 。
从上述司法解释可以看出 , 司法机关对于贷款犯罪罪名认定采取的实质认定 , 即行为人如果假借信用卡名义实质实施的银行贷款行为 , 应当按照银行贷款的相关犯罪认定 , 即以贷款诈骗罪、合同诈骗罪或者骗取贷款罪立案追诉标准定罪处罚 。 当然行为人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 也就不再适用“恶意透支”形式的信用卡诈骗的主观认定及有效催收的相关规定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登记持卡人与实际持卡人不一致 , 实际持卡人恶意透支后 , 登记持卡人积极采取措施督促实际持卡人还款 , 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一般情况下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即是信用卡登记持卡人 ,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一些人借用他人信用卡消费的情况 。 对于“借用他人信用卡”是否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的行为?根据《信用卡案件解释》第五条第二款规定 , “冒用他人信用卡” , 包括以下情形:
(1)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2)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3)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 , 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
(4)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 , 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了四种“冒用他人信用卡”行为 , “借用他人信用卡”并不在上述情形之中 。 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属于兜底条款 , 但是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行为应当与拾得、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或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 , 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危害相当的行为 。
实际上“冒用他人信用卡”要求实际持卡人既欺骗了登记持卡人 , 又欺骗了发卡银行 , 而且实际持卡人与登记持卡人之间不存在共同的真实意思表示 。 因此 , 作为兜底条款的其他冒用行为应当是类似的行为 , 而借用行为则是实际使用人与登记持卡人之间对借用信用卡消费存在共同的意思表示 , 即登记持卡人允许实际持卡人使用其名下的信用卡 , 虽然该行为欺骗了发卡银行 , 但登记持卡人对此是明知的 , 应当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冒用他人信用卡”行为 。
虽然不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行为 , 但是如果实际持卡人恶意透支 , 登记持卡人应当如何定罪处罚?从民事法律来看 , 登记持卡人将信用卡借给他人使用 , 应当对他人使用信用卡的行为承担全部民事责任 , 但是从刑事法律来看 , 行为人是否构成信用卡诈骗罪还需要考虑双方是否具有主观方面的犯罪故意 。 如果登记持卡人明知实际持卡人恶意透支 , 经发卡银行催收而未有采取任何措施督促实际持卡人还款 , 可能会认定登记持卡人具有非法占有的共同故意;如果行为人在发卡银行催收后 , 积极采取措施督促实际持卡人还款 , 包括催收或者采取诉讼措施等方式向实际持卡人催收 , 其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 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
推荐阅读
- 廖主任入室打人事件不可停职、批评了事,若不重判人心不服
- 痛心!21岁庄慕卿和小航隧道相撞,4人无一生还
- 合力整治“套路贷”乱象
- 银行|为什么有些高档酒店和宾馆几乎无人问津,却能一直屹立不倒?
- 男子贷款30万元不久后意外身亡,银行怕不还钱就将三位合法继承人一起告上法庭
- 父子对簿公堂,赠与表述不清,法院平衡双方实际情况,酌定各一半
- 国资背景加持,杭数交深耕数字资产业务,打造体系化数字交易平台
- 对法律无知到什么程度?一个借款担保案件,原告父亲差点被判重刑
- 刑匠档案||三流一致不构成虚开≠三流不一致构成虚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