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盛唐宣州诗歌的意义和内容——兼论唐代宣州地域诗史(一),( 三 )
任职宣城的诗人 , 经查阅《全唐诗》、《宣州志》、《名人与宣城》等文献资料 , 大约有裴耀卿、季广琛、路应、范传正、令狐楚、崔群、于傲、沈传师、裴休等20余人 。 这些诗人中有些人文名、官位都很高 , 如裴耀卿、范传正、令狐楚、沈传师等都官至宰相 。 其中范传正以治能称 , 政声显著 , 任职宣城期间十分重视文教 , 他还编撰了《宣州记》 。
游历宣城并留有诗作的诗人 , 经查阅《宣城县志》和《全唐诗》 , 大约有20多位 , 邢巨、王昌龄等人皆来宣畅游过 。 邢巨 , 扬州人 , 游宣城时著有《游宣城琴溪同武平一作》 。 王昌龄则是在天宝中遭贬途经宣城 , 并留有诗作 。 “安史之乱”之后 , 前往宣城这块太平地的诗人更多 , 如朱庆余、罗隐、李群玉等写了诸多游览和投献诗 , 对活跃宣城诗风、扩大宣城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盛唐宣州诗歌的内容
盛唐诗人徜徉在宣城的山水之间 , 唱和于宛陵的文人贤士之中 , 寄情山水 , 抒发情感 , 感怀身世 , 诗歌内容可谓是包罗万象 , 多姿多彩 。 他们的诗歌按题材可以分为献赠诗和写景诗两大类 , 献赠诗的范围很广 , 有诗人之间相互唱和之作 , 有送别友人之作 , 有寄赠官宦友人之作 。 如孟浩然的《夜泊宣城界》、钱起的《晚入宣城界》、张九龄寄呈给宣州刺史裴耀卿的《江上使风呈裴宣州》、《当涂界寄裴宣州》 。 送别诗有王维的《送张五湮归宣城》、卢仝《送尉迟羽之归宣州》、姚合《送李传秀才归宣州》等 。
文章图片
宣州一代山水优美 , 写景诗一直是宣州诗歌的重要内容 。 一些著名的山水古迹成为诗人们竞相吟咏的对象 。 如敬亭山、陵阳山、响山、清溪、宛溪、桃花潭、谢朓北楼、开元寺、水西寺、隐静寺等 。 如李白的《宣城青溪》“青溪胜桐庐 , 水木有佳色 。 山貌日高古 , 石容天倾侧 。 ”单纯的写景诗数量较少 , 多为借景抒情 , 怀古伤今之作 。 同时在献赠诗中往往也有相当份量的景物描写 。
盛唐宣州诗歌数量相较于初唐时期有很大进步 , 但是和晚唐相比又逊色不少 。 这些诗歌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宣州的社会历史面貌 。 如“时赛敬亭神 , 复解罟师网 。 ”(王维《送宇文太守赴宣城》)是对宣城风土人情的描写 , “鱼盐满市井 , 布帛如云烟”(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待御》)是对宣州市景的描绘 , “火识梅根冶 , 烟迷杨叶洲 。 ”(孟浩然《夜泊宣城界》)描绘了当时宣州发达的冶炼业 。 ⑨
注释:
①宛陵乃宣城旧名 , 此处代指宣州
②《刘师培论学论政文集》 , 李妙根编著 ,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③袁行霈《袁行霈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版
④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待御》
⑤崔巨《大唐宣州刺史薛公去思碑》 , 《全唐文》卷990
⑥《唐故宣州观察使御史大夫韦公墓志铭》 , 《全唐文》卷755
⑦《宣州重建小厅记》《全唐文》卷868
⑧⑩⑾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第四编绪论、第三章
【#唐代#盛唐宣州诗歌的意义和内容——兼论唐代宣州地域诗史(一),】⑨张剑光《略论唐五代江南城市的经济功能》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5月第30卷第3期)
(作者系宣城市国家税务局工作人员、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
制作:童达清
推荐阅读
- 盛唐风|七夕晚会,央视又输了
- 中国|唐代景教传教士入华与“流产文明”的背后
- 元氏|颜真卿早年书迹:唐代元氏家族墓罗婉顺墓志出土
- 唐代|重大发现!颜真卿早期真迹现世!西咸新区唐代贵族家族墓发现颜真卿手书墓志
- 广州|唐代珠江边万千灯火的一点
- 唐代|大道至简的奇异之气,失散海外的中国古代精美陶器
- 薛仁贵|唐代军粮城为东征重镇
- 王之|唐代一诗人,一生只留下6首诗,其中2首流传千古,几乎无人不知
- 瓷器|永恒的“黑石号”:一艘起航于唐代的沉船
- 文凭|1100年前唐代的韩国“留学生”拿了“文凭”还当了官 崔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