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八 )


(1)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为主体 ,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组教学”的教学模式 。是对学生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 以合作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 , 充分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互动 , 促进学生的学习 。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 , 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在该模式中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师主导下的主体 , 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在分层教学、分组学习和分类指导下实现的 。

(2)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 , 人的发展不是一个完全外塑的结果 , 而是一个在认识、实践中主动建构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主体参与就是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积极引导他们投身教学实践 , 使其“精神丰富”“道德纯洁”“体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丰富 , 成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

2、建构自主评价课程体系

(1)更新教育观念 , 转变教师角色

传统的课程模式中的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更是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 , 而且是绝对权威 。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 , 教师的个人知识将被激活 , 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比重也将大大增加 , 教师从知识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 。

(2)重建教学方式 , 重构课堂教学

学习方式改变了 , 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做出调整 , 在探究性课程上 , 通过学生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解决问题 , 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 改善知识结构 , 转变工作方式 。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 , 教师大多靠个人力量解决课堂所有问题 , 而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 , 需要教师及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 , 教师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 。新课程增加教育者间的互动关系 , 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 ,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学的组织形式和专业分工 。

三、积极参加课本开发 , 通过开发提高自己

1、新课程文化是一种共建的、合作的、发展的文化 , 需要教师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以保证新课程的实施 。教师应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 , 为教育教学服务 。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 , 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 , 走出课堂和学校 , 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 , 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