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们”不敌App,电子阅读器已成“鸡肋”?( 三 )


以Kindle为例 , 用户只能通过其看到亚马逊书城里有限的电子书 , 且在用户使用过程中 , 还发现了诸多不便之处:墨水屏刷新率低 , 翻页阅读时会留下残影;只显示黑白两种颜色 , 无法阅读PDF书籍和彩色图文;虽然标榜护眼 , 但实际效果难以衡量 。
就像曾经盛行一时的MP3、MP4等功能单一硬件设备 , 最终都在时代的洪流中惨遭淘汰 , 而集游戏、影音、电子书等多功能于一身的手机 , 凭借其搭载着越来越多的功能 , 成为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工具 。
数据显示 , 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100.75分钟 , 人均每天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仅为11.44分钟 。
正如智能互联网专家项立刚所言 , Kindle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产品竞争力 , 操作体验也不是很好 。 此外 , 整个电子阅读器市场也比较小众 , 对于亚马逊这样一家国外企业而言 , 在中国的运营成本比较高 , 利润水平也不是很高 。
掌阅、小米、文石等竞争对手 , 虽然通过具有有声、彩色等优势的同类型产品 , 对Kindle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 但最后弯道超车的更大可能是将数字阅读生态做得越来越好的手机 。
|“Kindle们”不敌App,电子阅读器已成“鸡肋”?
文章图片
图3/4
掌阅电子阅读器
移动硬件只能用来压泡面的话 , 那软件生态总有可取之处吧?确实 , 亚马孙引以为傲的藏书量方面 , Kindle号称藏书量 70 余万册 , 大多数情形下 , 用户想看的书基本都能在Kindle找到 。 而国产品牌里 , 作为唯一有书城的阅读器掌阅书城 , 其藏书量也才60 余万册 , 仍有追赶的空间 。
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 , 还需要明白Kindle是电商平台读书品类扩充阅读硬件产品 , 与之类似的还有当当阅读器、京东JDread等;汉王、文石等品牌应归属于阅读器生产厂商(可搭载第三方书源);至于掌阅、微信读书等则是阅读App的配套产品 。
不过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 , 这些产品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盗版 。 国内市场根深蒂固的“免费”阅读习惯 , 对付费买断制度下的Kindle并不友好 , 且Kindle用户还有下载盗版将之上传后再阅读的捷径 。
根据新京报贝壳财经的视频报道 , 互联网上除了个人制作和分享的盗版书资源 , 还有不少专门从事书籍破解和转售的盗版从业者 。 在他们的网站、微信公众号或其他平台上 , 原价10元、20元的电子书 , 可能只以一元、两元的价格出售 , 而书籍的内容就是从正版书破解而来 。
但针对偏好免费的用户习惯 , 其他国产品牌较之Kindle就有一定的退后空间 。 比如微信阅读的“无限卡”、“福利场”功能 , 就能让用户从中获得免费阅读体验 , 而汉王、文石等可搭载第三方书源的阅读器 , 则能直接搜索到免费的资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