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们”不敌App,电子阅读器已成“鸡肋”?( 四 )


此外 , 南京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周耿还指出 , Kindle不像阅读App , 能预测销售比较好的书并购买图书版权 , 在后续内容的更新上也跟不上 。
可见其软硬件的竞争优势都不似从前 , 即使仍有堪称“一哥”的销量 , Kindle却不再是不可替代的那一款阅读器了 。
他们为什么要死磕非刚需的电子阅读器?
对比功能丰富的手机 , 电子阅读器既非刚需、又无特殊用处 , 且需求还很小众 , 为什么会引得业内硬件设备商、电信运营商、内容提供商等竞相逐鹿?
“这些公司做硬件只是虚晃一枪 , 瞄准的是整个网络文学市场 。 ”此前 , 艾媒咨询董事长张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 阅文、掌阅等纷纷推出自己的电子阅读器 , 绝不简简单单想卖硬件 , 因为以此为入口 , 背后是一个巨大的生态链 。
灵感还是来自Kindle 。 在Kindle发售之初 , 每卖一台Kindle亚马逊就要亏损2~3美元 , 但亚马逊丝毫不慌 , 因为其主要通过用户消费数字内容来赚取利润 。 换句话说 , 买了硬件设备就相当于绑定了其后端生态 , 如此一来 , 亚马逊在数字阅读方面就建立起了生态闭环 。
换句话说 , 作为电子阅读器品牌 , 同时也是书籍等网络文化知识平台或者销售平台 , 有了电子阅读器 , 就能凭借自身的内容资源供给用户 , 实现用户的留存与持续订购服务 。
虽然手机正在以碎片式阅读不断抢占电子阅读器的市场空间 , 但需要留意的是 , 当移动阅读App逐渐成为重要应用品类 , 实际也是在潜移默化地培养更多有线上阅读习惯的消费者 。
相关数据显示 , 无论从需求端还是供给端 , 数字阅读市场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 预计2021年我国数字阅读行业市场规模可达345.9亿元 。 在此情况下 , 尽管使用手机阅读的用户占绝大多数 , 但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越大 , 电子阅读器的待转移用户规模就越大 。
这不光是电子阅读器品牌突围的机会 , 其实也是在线阅读平台打破红海竞争局面的机会 。 因为在流量红利消退的现状下 , 线上阅读行业内卷加剧 , 平台想要找到新的流量增长点 , 就需要跳出平台和平台间的竞争维度 。
现阶段 , Kindle之类的电子阅读器或许之于消费者只剩下压泡面的意义 , 可阅读厂商们开发电子阅读器的底层逻辑还在 。
只是 , 消费者对电子书已成“鸡肋”的反馈也不容忽视 。 因此外界可以看到 , 国内的厂商已经开始尝试将原本较为单一的阅读硬件 , 做得像手机一样能适配于多种应用场景 。 比如将电子书阅读器和书写笔记、语音转写、收发邮件等功能结合在一起 。
|“Kindle们”不敌App,电子阅读器已成“鸡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