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铅笔为什么不含铅?圆珠笔曾叫原子笔?
来源: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儿时的你 , 拿一支磨钝了的铅笔在纸上涂画;高三的你 , 一天能用掉一根中性笔芯;毕业时 , 你把一支代表师生情谊的钢笔送给老师;现在 , 你用触控笔在平板电脑上得心应手地记笔记 。。。。。。
“笔”作为一个用于书写的小物件 , 贯穿了我们的生活 。
其实 , 笔不仅贯穿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 也贯穿了整个人类的历史 。 和人类一起成长的笔 , 不仅见证了人类文明的每一阶段 , 同时还为人类文明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 人类和笔的渊源 , 还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
当人类随手捡起一块木炭
在法国阿尔卑斯大区的肖维岩洞(La grotte Chauvet-Pont-d’Arc)的洞壁上 , 人们发现了上千幅以木炭为笔绘制的壁画 。
经证实 , 其中历史最早的岩画可追溯至距今3万6千年前 。 这是目前发现的现代智人所作的最早的史前艺术 , 也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人类使用笔的记录 。
文章图片
图1/12
肖维岩洞壁画
当人类尝试书写
【新浪科技综合|铅笔为什么不含铅?圆珠笔曾叫原子笔?】远古的人以炭为笔 , 仅用来绘画 , 并不能具体表达意思和情感 。 而人类用笔记录下有具体含义的文字 , 还要从泥板书说起 。
“泥板书”是古代西亚地区的一种文字记录方式 。 初为两河流域苏美尔人使用 , 后传至伊朗高原以西的广大区域 , 是古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赫梯和波斯等地的文字遗产 。
泥板书的书写方法是用人工制成的三角尖头的芦苇杆、木棒或骨棒当作“笔” , 在湿黏土板上写下文字后晾干或烘干 。
也许我们对“泥板书”这个名字有些陌生 , 但一定听过“楔形文字” 。 泥板书上写着的文字就是楔形文字 。 以芦为笔 , 以泥为纸的书写方式最初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 。
文章图片
图2/12
泥板书
如果说公元前三千年生活在西亚地区的人们的笔还有些简陋 , 那更晚一些出现在中华大地上的笔的结构则要再复杂些 , 这种笔就是“毛笔” 。
说到毛笔 , 想必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不陌生 。 晋代崔豹所著的《古今注》中记载:“古以枯木为管 , 鹿毛为柱 , 羊毛为被 。 秦蒙恬始以兔毫、竹管为笔 。 ”这段话是说秦国将军蒙恬用兔毛和竹管制造出了毛笔 。 看来 , 毛笔至少在秦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
到唐宋时期 , 毛笔已完全成为人们的主要书写工具 , 一直到19世纪80年代钢笔传入中国 , 毛笔迅速被钢笔替代 , 不再是中国人的主要书写工具 。
然而 , 毛笔并没有就此消失 。 即使是在今天 , 毛笔仍然活跃在大众视野中 。
它不仅是一件艺术创作工具 , 而且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 在中国璀璨的文化史上 , 文人墨客用毛笔留下了无数今人难以超越的艺术作品 , 向我们诉说着中华文化曾经的繁盛 。
文章图片
图3/12
毛笔 来源 | Q友网
今天人们使用的笔
时间来到现代 , 上面出现过的笔都已不再是人们日常书写所用的笔 。 那我们今天所用的这些笔是如何出现的呢?让我们先来看看最早出现的铅笔吧!
最早的、也是真正的“铅笔” , 出现在古罗马时期 。 喜爱金属铅的古罗马人用铅做自来水管、水杯 , 甚至将其放到酒里用作调味剂 。 古罗马人还将铅条作为一种易于携带的书写工具 。
如果当时的古罗马人知道铅有毒 , 恐怕也不会有那么多罗马皇帝患老年痴呆症了 。
而如今的铅笔 , 其实并不含铅 , 而是由石墨和黏土制成 。
1565年时 , 在英国的昆布兰地区 , 人们意外地发现了外观很像方铅矿 , 但没有毒性的石墨 。 当时的人们将石墨称作“黑铅” 。
英国人把“黑铅”切割成条状 , 用纸或羊皮包裹起来后制成了很好用的笔 , 这种笔很快就名声大噪 。
文章图片
图4/12
石墨矿
十八世纪末 , 法国大革命爆发 , 法国和周边国家关系紧张起来 , 铅笔被其他国家禁止出口至法国 。
为了解决国内铅笔的短缺 , 法国人尼克拉·雅克·孔泰在1795年创造性地把黏土混入石墨粉中 , 然后混合搅拌 , 再用一种特殊的模具挤出混合物的长条 , 得到了石墨棒 。 孔泰还发现 , 可以通过控制石墨和黏土的比例来调整铅笔的软硬程度和颜色深浅 。
文章图片
图5/12
尼克拉·雅克·孔泰 | 知乎
后来这一调整的标准被逐渐规范下来 , 形成了我们如今熟知的9H-9B的分类标准 。
文章图片
图6/12
在铅笔被人们广泛使用的同时 , 英国人发现可以用橡胶将铅笔的痕迹从纸上清除 。 于是英国人又发明了橡皮 。 这一发现使铅笔的优势扩大 , 于是适用范围也就更广泛了 。
尽管如此 , 铅笔的一些性能依然不够优秀 , 比如铅笔写的字会随时间变淡甚至消失 。 因此钢笔出现后 , 人们更多地会选择使用钢笔 。
欧洲人曾将空心芦苇杆进行处理得到芦管笔 , 并以此作为书写工具 。
后来 , 欧洲人又发现飞鸟的羽毛和空心芦苇杆的结构有相似之处 。 于是将羽毛翎管去脂后 , 把端面削成斜尖型 , 得到了同样可以蘸上墨汁进行书写的羽毛笔 。
由于羽毛笔中可以储存一些墨水 , 所以书写效果远优于芦管笔 。 经过进一步的改进 , 羽毛笔又被有金属笔尖的蘸水笔替代 。
文章图片
图7/12
相对于蘸水笔 , 贮水笔的使用和携带更方便 , 但当时的贮水笔仍有很多缺点 。
一次 , 一名叫威迪文(Lewis E.Waterman)的保险推销员因为贮水笔漏墨水而污毁了一份合同 , 失去了一位客户 。 于是 , 威迪文立志要做出一支供墨系统稳定的笔 。
1884年 , 威迪文设计出了稳定的供墨系统 , 也就是今天钢笔中的毛细管结构 。 也因此 , 威迪文被誉为“钢笔之父” , 其创立的钢笔品牌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好的钢笔品牌之一 。
钢笔的发展和改良如今仍在进行 , 到今天 , 钢笔仍是一种重要的书写工具 , 同时还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
文章图片
图8/12
相较于钢笔 , 今天的我们使用更多的是圆珠笔和中性笔 。
匈牙利采访人员比罗(László Bíró)受到印刷报纸所使用的快干墨水的启发 , 与化学家毕希纳(Georg Büchner)一起发明了第一种商品化的圆珠笔 , 并于1943年6月向欧洲专利局申请了专利 。
1945年8月6日上午 , 第一颗原子弹在日本广岛上空爆炸 , 人们对原子弹的威力大惊失色 。 当时 , 美国有个名叫雷诺的商人 , 抓住时机推出了新型圆珠笔 。 炫耀他将出售一种原子时代的新笔 , 叫原子笔(又称圆珠笔) , 就像原子弹那么神秘:一支笔不用灌墨水 , 可以用一辈子 。
人们出于好奇纷纷购买 , 原子笔首次成功地投入商业生产并风靡一时 。 但由于采用了新技术 , 当时的圆珠笔售价十分昂贵 。
同年 , 法国人马塞尔·比希开发了一套制造圆珠笔的工业流程 , 使得单位成本大大下降 。 于是 , 第一支廉价圆珠笔被生产了出来 。
1948年 , 中国第一支国产圆珠笔在上海丰华圆珠笔厂诞生 。 改革开放以后 , 在巨大的出口需求带动下 , 制笔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
文章图片
图9/12
中性笔起源于日本 。 1984年 , 日本一家制笔企业推出了一个系列的新产品 。 此系列的笔虽然没有被叫作“中性笔” , 但已经有了中性笔的特性——使用了中性墨水 。
四年后 , 日本的另一家制笔企业推出了一系列中性笔 , 并提出了“中性笔”的概念 。
文章图片
图10/12
制作中性笔尖所需要的球座体 , 直径仅有2.3毫米 , 技术含量较高 。
文章图片
图11/12
受益于近年来科技的发展 , 书写已不局限于油墨和纸面 。 在书写上 , 我们已经有了新的选择 , 那就是触控笔+平板电脑的组合 。
今天的我们已经可以做到“无纸化办公”“无纸化学习” 。
有了触控笔 , 我们不必再为钢笔墨水溅出或是中性笔芯用尽这样的问题烦恼 。 有了平板电脑 , 我们的笔记可以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 翻阅、修改、查找笔记内容变得前所未有的方便 。 可以说 , 书写已经迎来了新的时代 。
文章图片
图12/12
平板电脑和触控笔
“笔”的故事讲完了 。 在那些遥远的年代 , 许多富有智慧的人们从陌生的原材料入手 , 费尽心血地发明了今天看起来司空见惯的小物件 。
我们站在前辈巨人的肩膀上 , 享受他们的智慧结晶 , 应该感谢他们 , 也应当为人类的智慧称奇 。 在更先进的书写工具的加持下 , 相信人类的智慧会更进一步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