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国制造在一代代青年手中滚滚向前( 二 )
这是一条完全自主的道路 。
整个空间站有15个分系统 , 研发的过程中有着太多的难题 。 首先便是规模 。 以前国内航天器最大的重量是13.5吨 , 而空间站的单舱重量就达到了22.5吨 , 天和核心舱的总长度则达到了16.6米 , 这是之前航天器都达不到的 。
规模变化带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变数:材料、工艺、精度……
而另外一个问题也同样让团队压力山大:寿命 。 以往的载人航天器发射后在轨不过半年 , 多的也就两年 , 而空间站要求在轨10年以上 。
寿命的测试 , 花了3年多的时间 。
健康监测系统的研制 , 花了5年的时间 。
单是一个舱门 , 就要做材料、密封、润滑、空间环境适应性等各种各样的试验 , 每一个试验都是数月的时间……
这些大难题考验着施丽铭和同事们的科研水平 , 也考验着他们的科研态度 。
在施丽铭的记忆里 , 从空间站立项到2021年发射成功 , 研究团队就从来没有过正常的朝九晚五的工作状态 , “跟以往的研究工作量相比 , 那是几何级数的增加 。 出现紧急情况 , 24小时连轴转也是常事 。 ”
“归零” , 这是航天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归零是非常辛苦的过程 , 正是一次又一次的归零 , 怀疑一切的精神 , 铸就了这样一个团队 , 铸就了这样一个工程 。 ”他说 。
追赶的勇气:一步一步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今年河南郑州特大暴雨中 , 一架翼龙-2无人机出现在灾区的上空 , 为陷入断电、断路、断网状况的受灾群众搭起临时空中基站 。
说起“翼龙”的“惊艳亮相” , 航空工业翼龙系列总设计师、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总设计师李屹东不无自豪 , 这个在他见证下诞生、成长起来的“大家伙” , 是中国无人机领域的一张名片 , 代表着中国无人机的水平 。
“你们的无人机技术来自于哪儿?是偷了美国的 , 还是学了法国的?”常常会有人问李屹东这样的问题 。
“我们翼龙无人机的技术根植于我们国家的工业和科技实力的发展 , 是在三代战斗机基础上的技术集成和创新 , 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 。 ”他总是这样回答 。
现实总是说起来容易 , 做起来难 。
美国的无人机技术“珠玉在前” , 如何才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追赶上去?
李屹东和团队经历了漫长的研发过程 。
研制初期 , 翼龙团队面临着“三无”的窘境:“无人”“无钱”“无时间” 。 团队也只有用加班加点和因陋就简来克服困难 , 推进项目研制工作 。 第一架翼龙的机翼来自于滑翔机 , 刹车片 , 则是在市场上采购的摩托车刹车片 。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 , 翼龙团队以开疆拓土的勇气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路 , 一步一步追赶上西方的无人机技术 , 也迎来了自己的订单 。
推荐阅读
- 生物|两项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为畜禽生物育种提供技术参考
- 新浪科技|还在售卖!上万元买肯德基盲盒套餐,中消协呼吁抵制
- 视点·观察|新华社:数字虚拟人频频出圈,能在多大程度上替代真人?
- 真人|企业员工、歌手等数字虚拟人频频出圈,能在多大程度上替代真人?
- 能在|企业员工、歌手、带货主播……数字虚拟人频频出圈,能在多大程度上替代真人?
- 出圈|魔性主题曲、个性口罩,鱼你在一起酸菜鱼五周年活动火出圈!
- 市场|圈层社交的高光与隐忧:小天才电话手表真能挑战腾讯?
- 平台|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开发出世界首款 AI 运算专用 SSD
- 测试|饿了么计划今年在全国覆盖十万顶智能头盔:可语音接单
- 硬件|饿了么计划今年在全国覆盖十万顶智能头盔,点击头盔耳侧按键可接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