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中国制造在一代代青年手中滚滚向前( 四 )
这位在航天一线工作了30多年的老车工 , 参与了一个又一个大国重器的制造 , 为中国制造奉献了自己的青春 。
“零缺陷” , 这是航天制造领域的一个关键词 。 从工作开始 , 这个词就在王保森的脑子里扎了根 。 不管是什么样的零件 , 不管是什么样的精度 , 他必能成功完成 。
王保森从小就在钢厂里长大 , 父母都是车工 , 参军复员后 , 王保森被分配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 , 在铁屑满天飞的环境里 , 他打磨着自己的加工精度 。
普通车床0.01毫米 , 数控设备则能做到0.003-0.005毫米 , 这是王保森能够达到的技术精度 。 这背后是他日复一日的练习 , 以及对自己严格的要求 。
把一个金属棒加工成一根绣花针难不难?
对于王保森来说 , 可能只需要车一刀 。 “我现在带徒弟也依然让他们这样做 。 ”
2011年 , 试验场一个零部件出现问题 , 那边的人连夜用飞机运送过来 , 王保森和同事负责修复 , 而且必须是连夜修复好 。
然而原本说好的时间 , 因为飞机晚点而大大缩短 , 留给他们的只有短短两个小时 。 如果放在平时 , 这几乎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 , 然而那一次 , 他们铆足了劲 , 一宿没合眼 , 愣是在两个小时里完成了修复 。 他们经受住了技术的考验 。
对于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神舟飞船总装班组长张舸来说 , 同样如此 。
每一次神舟飞船护送航天员返回地球 , 返回舱成功落地 , 航天员打开舱门向大家挥手致意的时候 , 张舸总是最为激动的 。 因为这代表着他又一次圆满完成了国家交予的航天任务 。 张舸团队负责的是神舟飞船的总装 , 在这一过程中 , 总装工作需完成40余册总装工艺 , 1181道工序 , 涉及工步数超1.5万步 , 工步动作更是高达近80万次 , 这些操作一次都不能错 , 而他也做到了“万无一失”!
能够做到这样 , 那必然意味着超常的付出:模拟舱不厌其烦地练习、每一次“关门”前事无巨细地检查、飞船发射后反复地复盘工艺流程……
这些都感染着团队的年轻人 。
2008年进入五院总装与环境工程部神舟飞船总装班组的赵乾感触颇深 , 十几年来 , 他见证着张舸的工作状态:每天都加班 , 工作到后半夜那是常事 。
事实上 , 这也成为赵乾日后的工作状态 。
而另一位更为年轻的同事——总装班组的张博也有着同样的感触 。 作为90后的他 , 虽然才刚进班组3年 , 可他早已对标前辈 , 树立起了“零缺陷”的质量意识 。 进班组的3年 , 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师傅们的经验 , 细心地观察他们操作的技艺 , 不断打磨自己 。 从第一次上手干活儿时的谨慎 , 到如今已是越发稳重 , 一些任务已然可以单独完成了 。
推荐阅读
- 生物|两项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为畜禽生物育种提供技术参考
- 新浪科技|还在售卖!上万元买肯德基盲盒套餐,中消协呼吁抵制
- 视点·观察|新华社:数字虚拟人频频出圈,能在多大程度上替代真人?
- 真人|企业员工、歌手等数字虚拟人频频出圈,能在多大程度上替代真人?
- 能在|企业员工、歌手、带货主播……数字虚拟人频频出圈,能在多大程度上替代真人?
- 出圈|魔性主题曲、个性口罩,鱼你在一起酸菜鱼五周年活动火出圈!
- 市场|圈层社交的高光与隐忧:小天才电话手表真能挑战腾讯?
- 平台|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开发出世界首款 AI 运算专用 SSD
- 测试|饿了么计划今年在全国覆盖十万顶智能头盔:可语音接单
- 硬件|饿了么计划今年在全国覆盖十万顶智能头盔,点击头盔耳侧按键可接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