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财经社|11岁的微信,在焦虑什么?( 三 )
于当下的微信而言 , “内循环”的加速显得尤为重要 。 毕竟 , 在“以安全为底线 , 分阶段、分步骤”对互联互通方案进行落实的前提下 , 微信昔日对外链的封锁已不复存在 。
在以好友私聊窗口为代表的点对点聊天场景中 , 用户可以直接打开来自抖音、淘宝等App的链接 。 这也只是微信打开生态的第一步 。
视频号还有戏吗?
尽管张小龙在公开场合强调过许多次 , 微信视频号从来不是腾讯短视频战略的承载者 , 但它对于微信自身的意义却是重大的 。
在微信乘风破浪的发展历程中 , 基于自身生态进化和外部竞争 , 其发动机主引擎经历了多次切换 。
在图文阅读时代 , 扮演这一角色的是“公众号” 。 2014年 , 微信公众平台宣布 , 面向超过10万粉丝的公众号开通流量主功能 , 巨大的流量红利涌向了自媒体 。 作为根植于微信生态的内容平台 , 公众号聚集了大量创作者 , 他们创作出的内容在这里分发、集合 , 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阅读效率 。 以此为起点 , 公众号日益成为微信独特内容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 进而衍生出多层次的商业价值 。
但当流量增长天花板显现 , 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流量的价值就升级为运营的核心 。
2017年 , “小程序”应运而生 , 有赖于微信的海量用户基础 , 其数量和用户规模迅速增长 , 电商玩家的切入将社交电商的发展带入新的台阶 。 更为关键的是 , 在腾讯迎来史上第三次重大战略升级和架构调整之时 , 小程序正是马化腾眼里“连接产业互联网的利器” , 其地位可见一斑 。 甚至在2019年微信公开课上 , 张小龙坦言 , 小程序是他个人职业生涯里最大的一个挑战 。 微信对此拿出了非常大的决心 , 但并不着急一下子做成 , 而是用足够的耐心慢慢培育——因为它毕竟是一个生态 , 而非To C功能 。
成绩有目共睹 。 五年后的今天 , 小程序日活跃用户数量已突破4.5亿 , 过去一年日均使用频次较上年增长32%;活跃小程序数量增长41% , 有交易小程序数量增长近三成 , 绝大多数来自中小商家 。 然而 , 在微信瞄准小程序这一服务载体发力、深入产业链创造价值的几年中 , 短视频异军突起 , 驶入快车道 , 相比之下 , 腾讯反而是失意的那个 。 对于在短视频领域的缺位 , 张小龙不是不遗憾的 。 在他看来 , 公众号更多地承载了图文“长内容” , 却未能将视频等其他形式的“短内容”充分展现 。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 , 为什么视频号充当了2022年微信公开课主论坛的“排头兵” , 作为张小龙口中“下一个十年内容领域的一个主题” , 视频化表达将推高微信内容生态的想象空间——它是吸引用户的锚点 , 更是解决变现问题的出口 。
推荐阅读
- 一财网|28页文件“上书”英国监管机构 英伟达收购Arm进入最后博弈
- 一财网|“断网”上热搜!中国电信回应:网络设备故障
- 财联社|难逃反垄断制裁 美国法院驳回Facebook对FTC的反击
- 财联社|比尔·盖茨谈疫情前景:奥密克戎后不太可能出现传染性更强的变种
- 财产|折叠屏手机冲击高端,荣耀从华为继承的最后财产
- 财联社|对话荣耀CEO赵明:折叠屏会是国产手机弯道超车苹果的契机
- 第一财经|一加并入OPPO半年后 完成中国区组织架构调整
- AI财经社|“元宇宙第一股”来了:赚钱能力存疑,行业风险未知
- 财联社|鲍威尔称美联储的数字货币报告“准备就绪”
- 第一财经|0港元购“元宇宙平台” 中青宝又遭质疑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