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毕业生微信求职群:他们是竞争对手更是战友

_原题是:毕业生求职群:他们是竞争对手 , 更是战友
中国青年报|毕业生微信求职群:他们是竞争对手更是战友
文章图片
图1/1
    视觉中国供图
求职不再仅是一个人参加招聘会遍地投简历的单打独斗 , 微信求职群已成为当代毕业生找工作“必备辅助” 。
“互联网笔试刷题监督群”“银行面经分享群”“求职抱团吹水群”……
经济学专业2022届毕业生李自掰着手指细数自己加入的七八个毕业求职微信群 , 每个群涉及的行业和功能不一 , 但活跃度颇高 。 “大家在里面‘抱团取暖’ , 共享岗位需求、求职进展、笔面试经历 , 有时还吐槽奇葩HR 。 ”李自觉得 , 进入求职群仿佛拥有了一大群并肩作战的“战友” , 一起朝着工作的曙光奋力前行 。
与此同时 , 竞争也是求职路上难以忽略的一面 。 当李自遇到参与竞争同一公司却毫无芥蒂共享资料的“良心”群友 , 感动的同时也很好奇 , “明明是潜在的竞争对手 , 大家为什么还愿意彼此分享?”
秋招“金九银十”刚过 , 但毕业求职季的进展远未停歇 。 互联网时代 , 求职不再仅是一个人参加招聘会遍地投简历的单打独斗 , 微信求职群已成为当代毕业生找工作“必备辅助” 。 除了一些机构运营的商业性质社群 , 有不少同学自发组建起求职群 , 在拓宽信息来源的同时 , 小小的群聊更承载着人际沟通的重要使命 。
求职长路里 , 这些人如何做到彼此竞争 , 却又相互依靠?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艳认为 , 在毕业生求职时 , 友谊大于竞争 。 他们是竞争对手 , 更是战友
“求职战友”:灰暗时刻的精神支柱
在国企工作满两年的张晓雯 , 是2019届新闻学院本科毕业生 , 对她而言 , 求职群和群里的朋友们更像是那段灰暗时期的“精神支柱” 。
由于没能成功保研 , 张晓雯决定毕业直接工作 。 “在那个时候 , 不保研/考研、不出国的人绝对是少数 , 一个学院里直接就业的本科生 , 你用一个手指头都能扒拉出来 。 ”于是 , 张晓雯和学校里其他找工作的本科生同学自娱自乐、抱团组建了一个毕业生求职群——“本科生就业协会” , “当时我有一种感觉 , 看似在大群体中非常少数的自己 , 原来是可以找到组织的 。 ”
群里的气氛很友好 , 成员们每天汇报自己的最新进展:今天接到了几家公司的邮件 , 面试到了什么进度 , 还会把来自四面八方的求职信息和经验共享以备不时之需 。 “应届毕业生对于社会现实或者公司内部如何运转知之甚少 , 毕竟大家拥有的信息都是点状的 , 你跟更多的人交流之后 , 才会把这些点状信息逐渐归纳整合为面状的立体的信息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