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毕业生微信求职群:他们是竞争对手更是战友( 二 )
张晓雯认为 , 求职群组建的初衷在于缓解大家的焦虑 。 一群担忧学历门槛的本科毕业生 , 聚在一起疏解紧张的情绪 , 相互吐吐苦水 , 同时信息交流共享 , “这种抱团取暖的感觉特别好 , 你会感慨 , 原来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 ”
2021届统计学毕业生刘彬在校招阶段也加入过不少求职群 , 性格偏内向的她选择在群里“默默窥屏” 。 群里有很多积极发言的同学 , 大家从岗位属性聊到HR偏好 , 从岗位需求谈到面试过程 , 各类信息令人眼花缭乱 。 刘彬发现 , 求职群的好处在于 , 当你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疑惑 , 但网上又没有查询途径时 , 在群里说一嘴:“求问有没有小伙伴知道……”一定会有人冒出来回应 。 刘彬说:“求职群里的大家似乎都毫无保留地在努力帮助对方 , 尽己所能地提供一些有效的信息 , 这一点让我感觉特别温暖 。 ”
为什么大家倾向于以“社群”的方式来辅助求职?高艳指出 , 从心理学层面看 , 求职群的人际连接能够给毕业生带来许多积极正向的反馈 。 “人们在心理上有着‘社会支持’的需求 , 社会支持分为很多种 , 有来自家人、同学的支持 , 也有来自同路人的支持 。 ”
高艳认为 , 当人们在完成某项艰难的任务时 , 若看到有同样经历的人 , 便会感知到“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 相应的痛苦感便会有所减轻 , “它能够提供心理、信息、经验等多方面的支撑 , 减少孤单 , 获得安慰 , 并在目睹别人努力的过程中得到激励 。 ”
求职群潜藏“竞争对手”
也有的求职群在具备合作属性的同时 , “火药味”在潜滋暗长:不少群内小伙伴报考同一行业甚至同一单位的岗位 , 竞争感颇强 。
刚经历过2021年校招的杨奇奇认为 , 这种强烈的竞争感通常存在于目标明确的求职群中 , “比如线下笔试或者群面结束后 , 大家建群互通就业进展和求职进度 , 及时得知自己是否进入下一轮 , 更高效地调整自己的状态 , 准备考试 。 ”
杨奇奇发现 , 在这类群聊里问具体岗位的情况或经验 , 往往难以获得回复 。 面对竞争者时 , 大家的“分享欲”瞬间下降 , “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在努力 , 自然没有义务为竞争对手提供情报” 。
与此同时 , “战友”之间的竞争有时也会带来困扰 。 2022届传播学研三学生文宇说 , 当与求职群中的好友一同竞争某个岗位 , 就注定面临矛盾 。 “比如我跟一个关系较好的群友都报了某岗位 , 但简历筛选的时候她没有过 。 前期我们俩一直在讨论岗位、共同交流分享 , 希望能够一起获得资格 。 没过简历这件事 , 让我在面对她时有点尴尬 。 ”文宇感到苦恼 , “我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劝慰她 , 很担心自己的发言给对方造成困扰 。 ”
推荐阅读
- China|中国移动10086 APP发布公告:将于1月30日停止运营
- 中国新闻网|最新数据:中国有效发明专利359.7万件 有效注册商标3724万件
- 中国新闻网|美团外卖:西安受疫情影响骑手免除所有违规扣罚
- 中国新闻网|易导致浪费!当抵制!中消协批肯德基盲盒
- 反刍动物|西北工业大学王文教授带领团队再次入选“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 代码|周鸿祎:不理解35岁被职场抛弃,中国人35岁就老了?程序员年纪越大经验越丰富
- 一财网|“断网”上热搜!中国电信回应:网络设备故障
- 人物|周鸿祎不理解35岁被职场抛弃:不知道为什么 中国人好像35岁就老了
- 新浪科技综合|中国学者找到新生儿黄疸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建预测模型
- 中国基金报|砍仓4亿!“木头姐”出手,大举减持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