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造车大猜想,它能抓住机会吗?


|百度造车大猜想,它能抓住机会吗?
文章图片
图1/2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王琳
来源:Tech星球(ID:tech618)
百度能抓住机会吗?
2019年 , 百度AI者开发大会成了至今让公众记忆最为深刻的一次开发者大会 。 那次大会上 , 李彦宏被一位现场的听众莫名其妙地泼了一瓶矿泉水 。 也是那一次大会上 , 鲜少在公开场合露面的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亲自为李彦宏站台 。
在现场 , 李彦宏与李书福共同宣布未来的吉利汽车 , 将全面搭载融合小度车载交互系统—GKUI19系统 。 当时 , 这看起来只是一个简单的合作 。 直到1月11日 , 百度宣布 , 和吉利成立合资公司共同造车 , 互联网人才懂了那次站台的含义 。
李彦宏和李书福 , 一个儒雅平和 , 一个敢想敢做 , 他们都想搭上新能源的顺风车 。 更大的背景是 , 百度深耕智能驾驶8年 , 至今该业务还没有为百度带来足够可观的利润 。 而曾经放狠话 , 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以上的吉利 , 也没有在新能源造车市场上占据一席之位 。
另一边 , 造车新势力们风生水起 。 随着特斯拉股价的上涨 , 马斯克超越亚马逊CEO贝佐斯成为全球首富 , 押宝新能源汽车的蔚来市值已经超过了百度 , 即便它比百度要晚成立15年 。
百度和吉利姗姗来迟 , 他们的合作能打破国内造车新势力的格局吗?
百度的一大步
百度下场造车 , 早有苗头 。
2020年11月12日 , 素有女版巴菲特之称的Cathrine Wood所操盘的ARK基金 , 连续两天建仓、加仓百度 。
有趣的是 , 根据天眼查显示 , 11月13日 , 一家名为阿波罗智能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成立 , 其法人代表恰好为百度集团副总裁、IDG(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 。
根据天眼查显示 , 从去年11月起 , 百度陆续成立了多家公司 , 不少公司的经营范围都涉及汽车销售和租赁业务 。 以阿波罗智车科技(广州)有限公司为例 , 其经营范围包括 , 智能车载设备销售、汽车新车销售、汽车租赁、汽车零部件研发、汽车零配件批发 。
这些公司的法人代表以李震宇、尚国斌(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综合管理部和合作发展部总经理)居多 。 或许投资女王Cathrine Wood正是嗅到了这个讯号 , 才加持百度 。

|百度造车大猜想,它能抓住机会吗?
文章图片
图2/2
制图:陈桥辉
当百度官宣下场造车之后 , 资本市场的反应直接又热烈 。 1月11日 , ARK旗下三大基金ARKK、ARKQ及ARKW同时加仓百度 , 再次购入近4万股百度股票 , 这也是2021年开年以来 , ARK连续六个交易日加仓百度 。 百度股价应声大幅上涨 , 突破800亿美元 。
事实上 , 百度不是第一家下场造车的互联网巨头企业 。 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在去年就已经联手投资高端智能纯电汽车项目 , 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也将联合打造一个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 。 就连一直不造车的苹果 , 也传出正与现代汽车集团洽谈自动驾驶电动车的合作 , 目标是在最快2022年推出AppleCar 。
“这是百度的一大步 , 之前的方案都不是很落地 , 现在终于开始考虑车规级的方案了 , 这是突破 。 ”一位自动驾驶行业资深投资人向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评论道 。
对拥有高精地图、车辆网技术、自动驾驶开放平台Apollo的百度 , 造车是它不得不抓住的时代机遇 。 一位百度员工看到百度造车的消息后告诉Tech星球 , “感觉春节前 , 公司就可以登上千亿市值 。 ”
失意联盟 , 融合不易
对比BAT阵营的阿里、腾讯 , 三家造车新势力蔚来、理想、小鹏 , 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 , 百度和吉利都算得上是失意者 。
这些年 , 百度因为错失外卖、内容推荐、短视频等风口 , 屡屡登上话题热榜 。 下场造车 , 它的选择有限 。
“一汽、上汽这样的合资企业 , 以及红旗这样的国企合作起来都比较复杂 。 东风是不会开放自己的乘用车系列的 , 而长城什么都想自己做 。 ”一位汽车主机厂人士向Tech星球分析称 。
吉利自然有自己的优势 , “相比于威马 , 收购了沃尔沃的吉利更有品牌价值 , 且加持了百度的自动驾驶技术更有故事可讲 。 ”
吉利一直想发力新能源汽车 , 但过去几年成绩寥寥 。 五年前 , 吉利放出狠话 , 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以上 。 但是 , 吉利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缓慢 , 2020年上半年新能源车的销量更是腰斩 。
其主推的新能源汽车“几何”仅卖了1165辆 , 较上一年同比大降72% , 整个新能源及电气化车销量同比大降49% , 占吉利汽车整体销量的5% , 旗下的曹操出行几乎是其新能源汽车的最大出口 。
过去几年 , 吉利在全国各地建厂 , 一般一家整车制造厂如果达不到10万辆规模 , 很难实现盈利 , 但很多吉利新建的工厂根本没有达到规模效应 。 这在外界看来 , 多少有点儿和恒大类似 。
据Tech星球了解 , 今年上半年 , 吉利曾通过猎头高薪物色一位有互联网大厂背景的汽车行业人士 , 资历对标阿里P10(资深总监)级别 , 挖来出任高管 , 吉利想要将旗下远景等一些电动业务全部整合进一家公司 , 打包上市 。 但当时他们并没有在三家造车新势力中找到合适的人选 。
不久 , 百度和吉利联合造车的消息就传出了 。 据悉 , 百度和吉利成立的合资公司 , 百度将持有新公司的多数股权和绝对投票权 , 吉利将持有少数股权 , 这样的设计保证了百度的话语权 。 而据吉利官方表示 , 吉利控股集团是目前除百度外唯一的资方 。
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 , 品牌价值、整车设计、品控是最核心的三个要素 , 其次才是量产 。 把这三大要素统统抓在手里的蔚来找江淮汽车代工 , 不失为明智之举 。
和百度的合作中 , 吉利不仅仅是代工厂 。 据媒体报道 , 吉利提供技术和产能的双重支持 。 具体包括工程技术、制造、质量控制以及供应链采购体系 。 百度在制造环节主要负责车辆的设计和软件部分 , 后续则将负责车辆的分销、用户运营和品牌建设等 。
据官方介绍 , 吉利自主研发的SEA浩瀚架构拥有硬件层、系统层、生态层三位一体 , 能够满足A级到E级车型的开发 , 同时可以将软件开发时间缩短50% , 大大缩短车辆研发周期 。
但互联网思维、传统汽车主机厂、电池研发 , 这三股力量需要长时间磨合 。 “这其中很可能会有矛盾 , 比如我们早期很多炫酷的设计 , 都没办法生产” , 国内造车新势力一位中层向Tech星球表示 。
百度急需一场胜利
对百度来说 , 如何打好自动驾驶这张牌 , 是提升其想象力的关键 。
2013年 , 百度成立深度学习实验室IDL(Institute of Deep Learning) , 这是百度的首个前瞻性研究机构 。 2015年12月 , 百度赶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前两天 , 宣布成立无人驾驶事业部 , 这是百度吹响正式进入自动驾驶吹响的号角 。
后来 , 吴恩达、楼天城、彭军、王劲等一大批自动驾驶行业的技术大佬离开百度 , 向海龙、陆奇等百度核心高管也纷纷撤离 , 百度一度成了互联网企业市值的计量单位 。 这是舆论对一家增长想象空间乏力公司的调侃 。
资本市场对公司的包容度从来有限 , 尤其是当它的第一增长曲线遭对手围攻 , 第二增长曲线还不能创造更多的利润时 。
短期内 , 自动驾驶显然不能成为公司的利润中心 。 任正非曾将无人驾驶形容为“爬珠峰” , 爬山过程中 , 把孵化的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中 , 这就是“沿途下蛋” 。 这句话被自动驾驶行业奉为圭臬 , 百度集团副总裁、IDG总经理李震宇也用此来形容百度的自动驾驶战略 。
眼下 , 百度急需一个性感的业务来提振市场信心 。 2020年 , 特斯拉市值上涨近8倍 , 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等造车新势力 , 表现也颇为强劲 , 股价连番暴涨 。 2021年 , 马斯克更是因为特斯拉 , 登顶世界首富 。
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 新能源汽车厂商的市场策略自今年演化出两条路径:一条是以特斯拉、蔚来等品牌为代表的高端化路径;另一条则是以五菱宏光MINIEV等为代表的品牌 , 不依赖补贴转向低端市场铺开销量 。
从销量上来看 , 特斯拉依然遥遥领先 , 但蔚来、理想、小鹏都打开了销量 , 2020年 , 蔚来全年累计交付量为43728辆 , 同比增长112.6% 。 理想汽车仅凭理想ONE一款车型2020年全年总计交付32624辆 。 而定位中低市场 , 在价格上占据较大优势的小鹏销售27041辆 。
在新能源电动车形势大利好的当下 , 搭上新能源的顺风车对百度来说是最佳选择 。
不过 , 这并不容易 。 百度自动驾驶包含L2-L2.5级别的智能驾驶、L3-L4级别的自动驾驶(即百度现在推广的Robotaxi)以及智能交通 。 百度的计划是 , 5年10座城市推出3000辆Robotaxi , 显然这不能为百度贡献太多的收入 。 而L2-L2.5级别的智能驾驶 , 虽然可以变现 , 但技术实力水平还有待提升 。
蔚来、理想、小鹏经过几年的坚守 , 已经开始打开销路 , 特斯拉正在用疯狂降价来维持自己的先发优势 , 而且这些企业都在研发自己的智能驾驶系统 。
与吉利合作 , 虽然能补齐百度在生产制造的短板 , 但一辆车从设计到量产最短也需要2.5年 , 到那时 , 百度能拿下多少份额还是一个未知数 。
因为 , 在可预见的未来 , 造车的故事看起来比自动驾驶更性感 。 吉利希望借助百度在新能源市场上扳回一局 , 而对百度来说 , 更需要这个故事 , 它急需一场胜利 , 给资本市场、公司内部提气 。
但是 , 对于这些而言 , 一切还要等车造出来再说 。
【|百度造车大猜想,它能抓住机会吗?】(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