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美团关停互助业务,网络互助行业走到分水岭】近日 , 美团互助发布关停公告:因业务调整 , 美团互助将于2021年1月31日24点正式关停 。 美团互助称 , 在关停后 , 将全额返还所有会员的分摊费用 。 同时 , 对1月31日前不幸确诊大病的会员 , 提供合理的互助金赔付 , 全部费用由平台承担 。
"网络互助行业虽然有几年的发展时间 , 但是从目前来看还处于相对初期的阶段 , 很多机构都没有真正找到一个良性的、长期可持续的运营方式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无论是进入还是退出网络互助行业 , 其实都是一种市场规律的体现 。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1月16日向时代财经表示 。
1月17日 , 时代财经就关停问题联系美团方面人士 , 其表示一切回复以公告为准 。
美团关停互助业务
"对于美团来说 , 互助业务一方面和主业关联度比较低 , 另外一方面又受到较大的监管压力 , 关停也很正常 。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时代财经表示 。
公开资料显示 , 2019年6月美团互助上线;2020年4月公示第一位受助者案例;2020年6月升级为首个"不限病种"的大病互助计划 。 自上线以来 , 美团互助已公示分摊18期 , 共帮助382位患病会员 , 获得互助金救治 。
据江瀚观察 , 一些互助产品的用户量已经出现逐月下降的趋势 , 在大数定律作用下 , 整个互助行业的分摊费用都在不断提高 , 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 "从产品体验角度来看 , 有一些用户已经觉得加入互助和买保险没有太大区别了 , 互助业务实际上变成了一种鸡肋 , 所以从市场角度来看 , 美团把这个关掉也是基于对未来业务形态整体的判断考虑 。 对于美团来说 , 还是聚焦在以吃为核心的业务上面 。 "
济安人寿相互保险社筹备组负责人、中国相互保险与互助保障论坛秘书长闫安1月16日向时代财经表示 , 美团关停互助业务主因是金融监管 。 其次 , 网络互助"前台"以公益目的宣传并获取流量 , "后台"又按照商业目的进行流量变现方式 , 由于互联网涉众性广 , 存在潜在社会性风险 。
闫安认为 , 美团互助关停属企业行为 , 可以助推发展互助保险组织规范发展 , 有利于改变股份制商业保险市场寡头垄断、结构不均衡、普惠保险供给不足的现状 , 丰富我国保险市场体系 , 促进我国保险业进入成熟发展阶段 。
"这次关停可以理解为是整个网络互助行业的一个分水岭 。 未来 , 互助行业一定会经过洗牌 。 美团的退出是一种比较理性的选择 。 "江瀚向时代财经表示 。
美团互助公告显示 , 2021年1月15日至18日期间 , 会员将陆续收到全额返还的分摊费用 。 同时 , 对1月31日前不幸确诊大病的会员 , 提供合理的互助金赔付 , 全部费用由平台承担 。 目前 , 美团互助已成立专项小组负责相关事宜 。
明确监管是当务之急
闫安向时代财经表示 , 网络互助起源于互联网巨头们科技创新和"跨界经营" , 又迎合了社会人群对中华互助共济传统的认同 , 以及对体现互助共济、惠而不费保险保障的社会性需求 , 因而发展迅速 。
2011年的抗癌公社是第一家网络互助平台 , 之后有E互助、夸克联盟、壁虎互助、轻松互助、水滴筹、众托帮等 。 发展至今 , 在资本加持之下 , 互联网巨头纷纷开展网络互助业务 , 包括蚂蚁相互宝、美团互助、百度灯火互助、360互助、小米互助等 。 期间据媒体报道数十家平台倒闭 , 也有最新的如美团互助、百度灯火互助退出的 。
"网络互助业务特征 , 主要是利用互联网科技创新的交互性、广泛涉众性 , 以社会成员大病筹款网络互助名义 , 获取流量之后进行商业保险产品销售 , 实现收入和盈利 。 概括说网络互助就是以公益的名义干赚钱的'买卖' , 利用资本助力和互联网科技赋能 , 迎合需求实现规模扩张 , 头部集聚和垄断化发展 。 "闫安认为 , 网络互助社会风险外溢性 , 体现在监管风险如监管主体、监管标准缺失;金融风险如资金池问题;经营风险如逆选择、合规性问题;道德风险如消费者维权、信息披露等 。
"美团互助、百度灯火等互联网巨头是否采取关停退出或持牌规范经营 , 有其经营上的选择性 , 但无法掩盖互联网时代社会成员对普惠、互助共济、体现保险本源的保障需求 。 "闫安认为 , 根据网络互助的金融保险属性特点 , 从功能监管、行为监管、机构监管角度予以规范 , 这是当务之急 , 避免网络互助失范无序发展 。
闫安建议 , 尽快完善《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等监管制度体系 , 一方面鼓励、支持和发展具有自上而下、增量创新特点 , 具有"补社会保障短板、填商业保险市场空白"持牌互助保险组织;另一方面规范、监管、发展自下而上、互联网保险特征明显的网络互助平台 , 严控潜在互联网金融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