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外行星WASP-107b及其恒星WASP-107的艺术处理图 。 WASP-107的部分光束穿过了WASP-107b的延伸气体层 。
《天文学期刊》于1月18日发文称 ,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巨大系外行星WASP-107b的内核质量远低于巨行星模型预估的质量 。 据此 , 蒙特利尔大学系外行星研究所(iREx)博士生Caroline Piaulet推测 , 气态巨行星的形成可能比预期中容易得多 。 “新研究解决了有关巨大行星如何形成并成长的基础问题 。 ”Piaulet说 , “它为我们提供了具体证据 , 证实比预期质量小得多的行星内核 , 仍可以触发气体层的大规模膨胀 。 ”
2017年 , 科学家在WASP-107附近首次探测到了WASP-107b 。 WASP-107b非常靠近其中心恒星 , 两者的距离仅为地日距离的十六分之一 。 WASP-107b与木星体积相仿 , 其质量却只有木星的十分之一(地球的30倍) , 是已知密度最小的系外行星之一 。 因此 , 天体物理学家将其称为“超蓬松”(或“棉花糖”)行星 。
研究人员分析后得出结论:要达到这么低的密度 , WASP-107b必定有一个地球质量四倍左右的固态内核——这意味着环绕固态核的浓厚气体层占据了超过85%的行星质量 。 相比之下 , 与WASP-107b质量相似的海王星 , 其气体层质量只占总质量的5%~15% 。 Piaulet说:“我们对WASP-107b产生了很多疑问 。 如此低密度的行星是如何形成的?在距离恒星这么近的条件下 , 它是如何防止气体层散逸的?这些疑问促使我们对WASP-107b进行彻底分析 , 以求确定其形成历史 。 ”
行星形成于原行星盘(恒星周围的气体及尘埃圆盘)之中 。 科学家们根据木星和土星构建了关于气态巨行星形成的经典模型 。 这些巨行星需要拥有至少十倍地球质量固态内核 , 来保证在原行星盘消散之前积累大量气体 。 如果没有巨大的内核 , 气态巨行星就无法跨越必要的临界门槛 , 保住它们巨大的气体层 。
那么 , 如何解释WASP-107b的存在呢?它的内核质量比模型值小得多 。 麦吉尔大学教授、iREx成员Eve Lee提出了若干假设 。 她说:“对于WASP-107b而言 , 最可能的情况是 , 这颗行星在远离恒星的地方形成 。 在那里 , 原行星盘中的气体温度非常低 , 能够迅速地完成气体吸积 。 后来 , 通过与原行星盘或其他行星的相互作用 , 这颗行星迁移到了当前位置 。 ”
得益于凯克天文台对WASP-107系统的长期观测 , Piaulet等人发现了另一颗也许能支持上述理论的行星WASP-107c 。 它的偏心率很高 , 因此围绕恒星运行的轨道更趋近椭圆形 。 Piaulet说:“WASP-107c保留了某些系统记忆 , 它的轨道偏心率暗示了其混乱的历史 。 它可能与WASP-107b一样 , 因为行星间的相互作用而出现了重大位移 。 ”
除了形成历史之外 , WASP-107b这颗蓬松星球还萦绕着许多其他谜团:比如 , 其甲烷含量很低 。 “这很奇怪 , 因为这种类型的行星的甲烷含量应该很高 。 ”Piaulet说 , “我们现在正在重新分析哈勃望远镜的观测结果 , 并对甲烷的缺失机制展开研究 。 ”
Piaulet表示 , 2021年发射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或将提供关于这颗行星大气组成的更精确信息 。 她说:“太阳系中没有像WASP-107b这样的系外行星 。 这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行星形成的一般机制 , 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系外行星 。 ”
科界原创
编译:雷鑫宇
审稿:西莫
责编:陈之涵
期刊来源:《天文学期刊》
期刊编号:0004-6256
原文链接:
【棉花糖|独一无二的“棉花糖”行星】https://phys.org/news/2021-01-super-puff-planet.html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界平台原创编译 , 中文内容仅供参考 , 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 。 转载请注明来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年轻人|人生缺少的不是运气,而是少了这些高质量订阅号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苏宁|小门店里的暖心事,三位创业者的雪域坚守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生活|数字文旅的精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