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上网必备技能,下一个是它?


社交网络|上网必备技能,下一个是它?
本文图片

【社交网络|上网必备技能,下一个是它?】你每天花多长时间在网上?打开手机上的“屏幕使用时间” , 很多人的答案都在日均5-6小时左右 。 这意味着除去睡觉吃饭工作 , 大部分的休闲时间都在互联网上度过 。 网络使用痕迹勾勒着另一个你 , 一个互联网上的你 , 你的每一次操作都在丰满着这个“人设” 。

社交网络|上网必备技能,下一个是它?
本文图片

而当我们想要了解一个人 , 往往是从他社交媒体上的自我表达开始的 , 例如头像、签名、朋友圈 。 从头像判断TA是冷酷还是可爱 , 从签名了解TA的心情 , 从朋友圈看TA的生活日常 。 以往 , 这种形象是通过文字和图片展现的 , 而随着短视频的火爆 ,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动态方式来展示自己 , 形象也变得更加立体和多元 。
 
其实 , 就拍短视频来说 , 门槛应该比写文字要低一些 。 习惯了用手机拍照录视频的人们 , 只用打开相机点一下拍摄 , 就可以记录当下的场景 。 进阶的操作 , 是加上推拉摇移的拍摄手法 , 再配上后期的带有逻辑的剪辑 。 虽然听上去有点难 , 但假以时日 , 这说不定就是人们的必备技能 , 就像很多人初学打字时觉得很困难 , 如今打字已经是上网最基础的操作了 。

社交网络|上网必备技能,下一个是它?
本文图片

现下短视频的使用规模已经非常庞大 , 截至2020年6月 , 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18亿 , 占网民整体的87.0% , 短视频的价值也越来越被认可 。 随着5G基础设施的铺开、资费下降和互联网应用的不断丰富 , 想必短视频会迎来更大规模的使用 。 那时短视频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传播载体 , 可能就像如今的图文一样被广泛使用 , 更多人从“观看者” , 变成“记录者” 。
 
在2021年微信公开课Pro上 , 视频号是张小龙演讲中的重头戏 。 微信已经上线了将自己的视频号内容关联到自己微信名片的功能 , 就像线下社交时递出的纸质名片 , 在互联网上的社交场里 , 人们的名片开始变成了动态影像 。 人们通过不同的拍摄视角、叙事方式和剪辑风格完成人格化的社交表达 , 这无疑比纸片和文字更立体 , 也更具个性化色彩 。

社交网络|上网必备技能,下一个是它?
本文图片

“视频号的意义 , 与其说是视频 , 不如说是‘号’ 。 因为有了一个公开的号 , 意味着每个人都有了一个公开发声的身份” , 张小龙这样提到 。 公开表达 , 这意味着更多生活化的、基于真实场景的内容 , 会走出私域 , 网友们创作的视频内容不仅可以得到社交领域的加持 , 还可以得到算法推荐 , 拥有获取更大流量的机会 , 这无疑会激发创作者更大的热情 。
 
数据显示 , 每天有10.9亿用户打开微信 , 7.8亿用户进入朋友圈 。 作为最主流的社交平台 , 微信的改变会影响相当数量群体的社交习惯 , 进而带来社交模式的改变 。 当短视频成为了日常表达中的惯常载体 , 我们的互联网社交也会是另一番景象 。
 
可以想见 , 以往热衷在朋友圈写文拍照记录生活的人们 , 会将一部分精力匀到短视频上 。 享用了一顿大餐 , 拍下来配上美美的音乐 , 这顿饭才算完美;加班到深夜 , 录制一段静谧夜路 , 有仪式感地给今天画个句点 。 以前是拍照、修图 , 现在是运镜、剪辑 。

社交网络|上网必备技能,下一个是它?
本文图片

 
媒介是人的延伸 , 侧重感官刺激的短视频 , 更擅长情感的传递 。 当万物皆可短视频 , 我们也会有更多的方式 , 来替代生活中面对面的交流 , 弥补场景的割裂 , 体验更多的在场感、真实感 , 体验更沉浸的互动和连接 。
 
互联网在大步迈向视频时代 , 我们也迎来新的社交语言 。 当生活以一种全息视角呈现在网上 , 被记录下来的日常讲述着生活的万般可能 , 虚拟世界与真实生活会更亲密地交融 , 我们也有了更丰富的视角去观察生活的底色 。
 
来故宫 , 看场特殊的烟花
B站跨年 , 为什么满屏“爷青回”?
网络原住民 , 真的会上网吗?
这款社交软件 , 为何火了20多年?
文字:张永群
图片:视觉中国等
责编:王远方
编辑:张永群 邢妍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