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十年前卖肾换iPhone的小伙已是3级伤残,还有人在走他的老路
_原题是:十年前卖肾换iPhone的小伙已是3级伤残 , 还有人在走他的老路
文章图片
图1/1
01
2011年 , 智能手机刚刚兴起 。
当时最时髦的手机 , 叫做iPhone4 。
那可是10年前 , 一部售价4000多人民币的手机 , 抵得上一位白领一个多月的工资 。
但这丝毫不妨碍人们对它的疯狂 。
在不少人眼里 , iPhone4才是那个时代的“身份证” 。
那一年 , 17岁的小王还在读高中 。
当“苹果热”刮进校园 , 他和所有年轻人一样 , 渴望拥有一部iPhone 。
无奈 , 拮据的家庭条件撑不起他一掷千金的幻想 。
他不死心 , 动起了走捷径的歪脑筋:
“在上网时 , 有卖肾中介发信息来说 , 卖一个肾可以给我2万块 。 ”
贪心且无知的他甚至妄言:
“一个肾脏对我来说足够了 , 为什么需要另一个?为什么不卖它?”
于是 , 他被中介团伙带去郴州 , 经历了足足9小时的手术 ,
用右肾换来了2.2万元 。
出院后 , 他如愿以偿 , 用这笔钱买了一部iPhone4和一台iPad 。
曾经那个17岁的少年 , 已到了27岁的年纪 。
可
正处于大好年华的小王 , 却终日躺在床上 , 什么也做不了 。
那年从郴州回到安徽老家后 , 一开始 , 他毫无异样 。
时间一长 , 身体慢慢变得不对劲 。
每况愈下的身体 , 让他再也瞒不住家人 。
但被送进医院后 , 医生也无能为力:
仅剩的那颗左肾早已严重受损 , 被评定为3级伤残;
而被卖掉的那颗右肾 , 正在黑市上以高价被流通处理......
27岁的他原本应该成家立业 , 拥有朝气蓬勃的生活 , 享受充满希望的人生 。
却被迫多年中断学业 , 无法干重活 , 还要靠家人照顾 。
小王的母亲说:孩子身体状况不好 , 很瘦 , 一米九的个头只有120斤左右 , 需要终生服药 。
“病情控制得不好 , 可能会得尿毒症 , 甚至要换肾 。 ”
他的父母也曾将涉事医院告上法庭 , 最终获得了147万赔偿 。
然而这些钱 , 也远远换不回儿子的健康 。
10年 , 当初那部被他极度渴望的iPhone , 如今价值不过几百 。
而这个年轻人为之交换而来的灾病 , 却要陪伴其一生 。
可实际上 , 太阳底下哪有什么新鲜事 。
这些年 ,
被欲望狩猎的剧情 , 从来没有停止过:
为了一款心仪的球鞋 , 有人被利滚利的网贷压得喘不过气;
为了一只大牌的包包 , 有人陷入裸贷走上绝路;
有长相不错的女生为了快速混入“富人圈” , 用“拼单”的方式把自己包装成名媛;
有做了练习生的男孩 , 一心想赚笔快钱 , 利用粉丝和人气搞起了口罩诈骗......
说实话 , 每个人都有过浮躁的时候 。
只想享受 , 懒得奋斗;渴望安逸 , 不愿吃苦……
那又该怎样避免自己像他们一样 , 被欲望的深渊吞噬?
我想告诉你的 , 是一个关于世界的守恒法则 。
02
先说一个故事 。
知乎上曾有个姑娘真诚提问:
“得知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被包养 , 已有的价值观开始动摇怎么办?”
不得不说 , 她问的很现实 。
看到许多跟自己年纪差不多的女大学生 , 长相身材只要说得过去 , 就能靠“干爹”改变人生 。
不仅拥有了同龄人羡慕的一切 , 还能舒舒服服过个几年后 , 照样找个人嫁了 。
不用吃一点苦 , 比任何人都风光 。
反观自己 , 只知道“傻傻”地老实读书 , 还想着考个研究生 。
再去大城市求个好工作 , 拼命赚钱 , 还不知道最后能不能立足 。
一对比 , 不平衡油然而生 。
为什么自己要把最好的年华全部用在吃学习工作的苦上面?
为什么不能像她们一样 , 拿青春去交换安逸?
她说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 。
高三时 , 家里破产 , 3套房子全部变卖还债 , 仍有几十万待还 。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 , 她开始在茶楼里打工 , 每月1000块薪水 。
但她渐渐发现 , 有来钱更快的方式:
跟男顾客走 , 一年能拿到几十万 。
身边不少女孩 , 就是被“妈妈桑”介绍给不同的男人 。
而她 , 也被一个外地男人“看中” , 提出
一年给她20万 。
20万 , 对那时的她来说 , 是个太有诱惑力的数字 。
跟那个人走 , 只要2年 , 就能把家里的债还清 。
她失眠了一整夜 。
说不动心是假的 , 但最终 , 她选择了辞职 。
之后那些年 , 她努力考了大学 , 毕业认真工作通宵加班 。
从一个小美工 , 打拼成了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高级设计师 。
她靠着自己 , 还清了家里的所有欠款 , 还帮付了家里房子的首付 。
也曾遇到过承诺能送她房子的人 , 但最终她都拒绝了 。
现在的她 , 和高中初恋结了婚 , 夫妻一心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
回忆当初的选择 , 她说:
“我庆幸在那些诱惑面前 , 没有被短暂的物质欲望所左右 。
这个世界那么大 , 不凭着自己努力得到的果实 , 谁能保证它就是甜的?
也许只是这几年 , 就能废掉我整个人生 , 我不想当我老的时候 , 想起这段曾经 , 只是后悔和苦涩 。 ”
试想 , 如果@潜水的鱼 当初选了更轻松的那条路 。
也许能暂时地享受青春带来的福利 , 收获钱财 。
可几年过去 , 她风华不再 , 被果断抛弃 , 更错失了自我升值的最好时机 。
习惯了奢靡的物质享受 , 却没有能力靠自己生活 , 最后只能在巨大的落差面前崩溃 。
人生 , 先苦就后甜 , 先甜就后苦 。
这就是我要说的守恒法则:苦难守恒定律 。
一个人一辈子要吃的苦 , 总量是恒定的 。
它既不会无故产生 , 也不会凭空消失 , 只会从一个阶段转移到另一个阶段 , 或者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
你越是选择现在逃避它 , 越不得不在未来 , 为它付出更大的代价 。
你享了不该享的福 , 就得吃原本不需吃的苦 。
正应了那句话:生命中所有不应得的灿烂 , 终究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
03
道理听起来简单 , 但太多时候 , 人会被眼前的利益和舒适蒙蔽 。
借用鲍勃·迪伦的话:
“人们很少做他们相信是对的事 , 他们做比较方便的事 , 然后后悔 。 ”
几个月前 , 我看过一篇特殊的人物专访 。
主角 , 是一群打工的00后 。
寻常印象里 , 00后还只是孩子 , 应该在读书 , 在校园里憧憬未来 。
但读了报道才知道 , 原来最早的一批00后 , 已经走上了工厂的流水线 , 加入了候鸟般的打工人潮 。
之所以会去打工 , 大多是因为:
不想读书 。
有个外号“黄牙”的19岁男孩 , 初中毕业就去混社会 。
被烟熏得发黄的牙齿 , 是他“行走江湖”最得意的勋章 。
还有个叫周明的男生 , 17岁去读了职高 , 仍心不在焉 。
终日沉迷游戏 , 跟几个哥们儿在网吧常常一熬就是7个通宵 。
人生最可悲的 , 就是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
但找到一份工厂的活计 , 他们依然不愿吃苦 。
在生产手机的代工厂 , 短期工每月平均可以拿到五六千元 。
尽管是这样不算低的工资 , 大多数人还是坚持不下来 。
觉得太枯燥 , 觉得太辛苦 , 还有的本因为欠了很多网贷来打工还债 , 呆不了几天也跑了 , 理由是“打工比躲债还累” 。
他们自嘲为“提桶人” , 为了便于“迁徙” , 桶里装着维持生活最低限度的生活用品 。
一旦觉得太苦太累 , 随时提桶跑路 。
绝大多数人 , 因为学历限制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 最后还是会灰溜溜回来 。
人生的每一步都是算数的 。
你以为逃过的艰辛和困苦 , 不过是未来路上更凶猛的拦路虎 。
不光是他们 。
曾经的天之骄子们 , 因为长期沉迷学术以外的活动 , 未在学校规定年限内完成学业 。
如今一张冰冷的退学通知摆在面前 , 一切光荣和愿景都化为灰烬 。
我还记得《人民日报》发过的一篇文章:
《致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 , 天理难容!》
年轻时舒服的日子过久了 , 那些难过的日子到最后还是要补上 。
凡是能先让你“爽”的东西 , 一定也会在未来让你痛苦 。
这世上根本没有永远的坦途 。
所有好走的路 , 都是下坡路 。
如果你总是只选最省力的那一条 , 最后只会发现自己无路可走 。
04
网上有这样一段话:
“人生之路 , 如果简单点划分 , 可以分为两类——宽门和窄门 。
所谓宽门 , 就是简单模式;所谓窄门 , 就是硬核模式 。
这两种模式 , 有着截然相反的走法 。
一个是进的时候很容易 , 但是道路越走越逼仄越晦暗 。
一个是进的时候很艰难 , 但是道路越走越宽敞越明亮 。
这两条路 , 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 , 但真正聪明的人会选择后者 。 ”
这个时代 , 越来越多人想及时行乐、惬意轻松 , 动不动就想躺平 , 还想要不劳而获 。
我们最大的问题 , 其实是越来越不愿意直面痛苦了 。
但你选择什么样的道路 , 决定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
选择没有对错 , 但是成就却分高下 。
别逃跑 , 别放弃 , 别选择简单、舒服的那条路 。
逼着自己小步快跑 , 不远的未来 , 你一定会回去感谢当年那个“迎难而上”的自己 。
共勉 。
文章来源于王耳朵先生
本文作者:王耳朵 , 上不知天文 , 下不知地理 , 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 。
【澎湃新闻|十年前卖肾换iPhone的小伙已是3级伤残,还有人在走他的老路】_原题是:《10年过去 , 当初卖肾买iPhone的小伙已是3级伤残 , 还有人在走他的老路》
推荐阅读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地面|全程回顾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
- 植被|二十年后的成都
- 硬件|日本要在十年内量产2nm?
- 末端|菜鸟发布2022物流科技十大趋势报告
- 地球|没有了人类,地球气候环境会怎样|澎湃问吧年度盘点(上)
- 器件|6G、量子计算、元宇宙…上海市“十四五”聚焦这些前沿领域
- Top10|2021最受年轻人关注的十大人物
- 领域|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十四五”规划:以集成电路为核心先导
- 新闻|(暂不发)2021新闻年历|你不停翻着新闻,寻找时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