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孩童的视角看城市》报告插图
近日 , 受一款虚拟现实工具Urban 95启发(用户可借此以3岁幼童的95厘米身高感知城市) , 国际设计公司Arup和伯纳德·范·里尔基金会(Bernard van Leer Foundation)推出了《儿童贴心看护设计指南》( Proximity of Care Design Guide) 。 这个指南关注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 为城市规划师和政府机构提供了实用的工具和案例 。
【孩童|全球城市观察|借助VR工具,从孩童视角设计城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儿童贴心看护设计指南》考虑了婴儿、幼童、看护者和孕妇的需求
在VR工具 Urban 95中 , 行动者、真实的声音和交通系统 , 皆由人工智能控制 , 世界各地的用户都可体验儿童在城市中如何活动 。
“当科特迪瓦总理使用这款VR工具时 , 他说 , 我从未意识到汽车如此危险!这改变了他看待城市的方式 。 ” Cecilia Vaca Jones如是说 , 她是伯纳德·范·里尔基金会执行董事 。
文章图片
VR工具中模拟的以95厘米幼儿身高看到的城市街景
在 《孩童的视角看城市》报告中 , 一位10岁男孩抱怨:“我们在这里玩耍 , 踢足球、捉迷藏 。 但先生们总是冲我们大吼 , 骂我们弄坏了他们的车 。 可实际上我们什么都没有做 。 ”
“玩耍对于孩童社交、情绪和运动技能的形成非常重要 。 城市应有所作为 。 我们可以利用建成环境为儿童提供非正式的学习机会 。 ” Arup国际发展集团副总裁Sara Candiracci如是说 。 “我们希望整个城市都可以变成孩子们的玩耍场地 。 ”基于此 , 设计指南中援引了圣地亚哥彩色人行道和上海社区农园的例子 。
城市如何实现婴童友好
为婴儿、幼童及看护者而设计的城市 , 对于所有人而言都是好城市 。 儿童和家庭常常是城市活力的衡量指标 。 但以家庭为中心的城市规划和设计 , 绝不仅仅是建造更多的游乐场 。 城市的有孩贫困家庭面对多种压力和挑战 , 从以下方面着手 , 可为这些家庭和孩子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① 宜步行混合用途住区 , 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满足年轻有孩家庭的基本需求
② 住家附近充满活力的绿色空间 , 为儿童看护者提供便利 , 可让幼童安全玩耍、探索自然
③ 安全的交通路径和运输体系 , 使得抚养幼儿的家庭出行舒适、方便和经济
④ 环境健康 , 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都在安全水平之内
⑤ 充满活力的社区生活 , 对有孩家庭提供支持
家庭友好的城市规划和设计 , 可提升城市气候韧性 , 带来大量经济和其他收益 , 并为投资提供平台 , 可把不同政治力量联合起来 。 虽然这个指南基于肯尼亚、黎巴嫩、约旦和南非的难民和非正式住区实地调研编制 , 可全球新冠疫情导致经济鸿沟扩大 , 让这一设计指南适用于更多城市 。
设计指南的内容从秘鲁利马社区营造步行路径的案例 , 到鼓励规划师对市场和供水点加以提升 , 信息量丰富 , 可满足政策制定者、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实际需要 。
指南的五项指导原则
原则① 用设计达成健康与安全
城市弱势社区的健康和安全性通常差强人意 , 暴露于各种风险之下时尤为如此 。 幼童及其看护者以及孕妇格外脆弱 , 其日常活动需要更多安全空间 , 比如哺乳设施 , 也需要按照更高水平的卫生标准以提供保护 。
城市设计的介入 , 应寻求改善上述人群的健康和安全 , 破解污染、水和卫生设施的供应 , 解决社会矛盾及环境、气候和人为风险等相关问题 。 设计应关注风险源(机动交通、环境风险、犯罪热点等) , 还需关注空间策略以及建筑材料 。
某些情况下 , 轻质临时性材料颇为有效 , 合理运用可以立竿见影地改善安全性 。 有些情况下 , 把本地出产的经久耐用的材料纳入到设计中 , 则更为明智 。
文章图片
《儿童贴心看护设计指南》中援引的孟加拉国使用水泥硬化地面改善卫生状况的案例
社会安全问题大多与公共感知相关 。 通过改进照明提高可见度 , 在空间中纳入激励性互动元素 , 有助于改变人们对空间的使用和感知 。 就交通事故风险而言 , 可选择轻质价廉的材料对小汽车限行或减速 。
原则② 营建公共空间和社会基础设施网络
儿童基础设施网络不仅指游乐场 , 还包括多功能、可供多代人使用的公共空间 , 这些公共空间应互连互通 , 应尽可能把多个项目场地视为安全空间网络中的节点 , 而非相互独立的地点 。 在设施和空间的新建或翻修时 , 应把路线纳入设计 , 并在贯穿路径中创造提升人身安全、社会安全和认知刺激的机会 。
文章图片
《儿童贴心看护设计指南》中援引的墨西哥城可供多代人使用的游乐设施案例
原则③ 游乐场和学校之外 , 也能学习和玩耍
创建多样化和替代性情境 , 让孩童在学校和游乐场之外也可得到发展 。 比如 , 在公共空间设计自发的无组织的儿童游戏、社会互动和非正式学习机会 。 鼓励邻里居民进入孩童使用的空间之中 , 为儿童的成长提供经验和知识 , 增进社区凝聚力 。
原则④ 联结社区内外
对城市弱势住区而言 , 交通常常带来巨大隐患:可达性、安全性、可负担性和耗费的时间 , 都成为儿童看护者的压力来源 。 改善连通性和出行 , 可提升社区安全性和自信 , 增强本地活力 , 带动经济活动 , 对儿童提供更多激励 , 为看护者扩展资源 。
但需谨记:行人安全和社区激活同样重要 。 不要忘记为儿童及其看护者提供一臂之力:在阶梯、材料、坡道和标记中 , 都应考虑儿童推车、孩童和轮椅出行的需求 。
文章图片
《儿童贴心看护设计指南》中援引的秘鲁利马安全步行路径案例
原则⑤ 让孩童与自然连通
让孩童接触自然 , 有益身心 , 如降低肥胖率、抑郁、压力及注意力障碍 。 同时 , 还可培养孩子对自然的尊敬和保护意识 。 在城市贫困住区中 , 儿童很难保持与自然的联系 。
设计中应努力让自然成为孩童日常活动范围的一部分 。 这可通过多功能设计实现 。 比如 , 绿色基础设施理念下的设计干预 , 把城市区域转变为兼具气候韧性和社会韧性的“海绵空间”:吸纳雨洪和吸引孩童 。 诸多城市的雨洪公园、海绵街区实践都可供借鉴 , 共同营造的社区农园也可为孩童接触自然创造机会 。
文章图片
《儿童贴心看护设计指南》中援引的哥伦比亚麦德林“渴望公园”案例
城市与城市不同 , 社区与社区有别 。 《儿童贴心看护设计指南》的原则可能屡见不鲜 , 但指南最出色之处在于 , 着眼于为弱势社区贫困孩童开展设计 。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城市管理者和规划师们为何不从身边开始 , 对孩子们好一点呢?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推荐阅读
- 网络|天津联通全力助推天津市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测试|图森未来完成全球首次无人驾驶重卡在公开道路的全无人化测试
- ASUS|华硕预热ROG Flow Z13:称其是“全球最强悍的游戏平板”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IT|全球供应25亿剂疫苗 科兴上半年营收110亿美元
- IT|全球每日新增确诊病例首超100万例 世卫:两大毒株正掀起“疫情海啸”
- Tesla|特斯拉在美国召回约47.5万辆汽车 接近其去年全球交付总量
- 堆芯|全球首座,世界领跑!
- 集聚|向全球应用创新策源地持续迈进 上海“双千兆”应用体验中心正式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