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5G手机密集上新,每2天一款,缺芯致高端机起售价贵500

手机市场在2021年进入“窗口期” , 新机发布较往年空前活跃 。 南都采访人员从二手交易平台转转获得的数据显示 , 今年一季度 , 平均每2天就有一款新手机在国内面市 , 每6天就有一场新机发布会举行 。 在密集的手机发布会上 , 南都采访人员留意到 , 今年以来 , 国产高端旗舰手机也不约而同地上调起售价 。
“手机行业的各类芯片都处于高度缺货状态 , ”realme 副总裁徐起日前在接受南都采访人员专访时表示 , “当供需不平衡的时候 , 价格就会产生波动 。 我们的定价机制当下虽然还没有受到影响 , 但下半年价格有可能会产生浮动 。 ”
在“缺芯”等因素下 , 高端手机扎堆的同时 , 南都采访人员还注意到 , 全球半导体巨头也陆续推出高性价比的芯片产品 , 并有手机厂商重耕中低端市场 。“国产的手机芯片也有重大突破 , 有多家手机厂商目前开始采用国产芯片 。 ”有国产半导体厂商向采访人员透露 , 低端手机市场面临洗牌 。

手机|5G手机密集上新,每2天一款,缺芯致高端机起售价贵500
文章图片

高端旗舰机起售价上调500元
今年一季度 , 国产手机进入密集发布期 , 一大波新机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 然而 , 在这波新机发布潮的推动下 , 南都采访人员留意到 , 今年各家厂商的高端旗舰手机都纷纷提高了起售价 , 并锁定在5000元左右的市场门槛 。
以近期发布的手机为例 , OPPO Find X3 Pro起售价5499元 , 一加 OnePlus 9 Pro起售价4999元 , 魅族 18 Pro售价为4999元 , vivo X60 Pro+售价为5998元 , 小米11 Ultra 起售价为5999元 , 华为Mate 40 Pro起售价为6499元……根据不完全统计 , 今年各家旗舰高端手机的价格较去年同期相比 , 普遍高出500元以上 。

手机|5G手机密集上新,每2天一款,缺芯致高端机起售价贵500
文章图片

华为Mate 40 Pro
不过 , 南都采访人员同时注意到 , 其实早在2020年 , 各大厂商就已经悄悄提高了手机售价 。 根据统计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2020二季度数据显示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虽然在去年二季度暴跌23% , 创有史以来最大跌幅 , 但批发均价(ASP)同比增长10% , 除拉丁美洲外 , 所有地区的批发均价都出现上涨 。 其中 , 中国市场的手机涨幅最高 , 达到了13% , 约为310美元 , 折合人民币2114元 。
对于涨价的原因 , 有业内人士表示 , 一方面是全球疫情时期 , 人们需要在家里工作、学习 , 通过手机进行高效办公、游戏、娱乐及其他内容消费 , 因此对手机愈发依赖 。 这也促使一些消费者更换手机 , 以获得更好的整体用户体验 。
另一方面 , 5G手机出货量的增加也推高了平均售价 。 根据中国信通院最新报告显示 , 今年1-2月 , 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累计6187.9万部 , 其中5G手机出货量4234.9万部 , 占比为68.4% 。 与此同时 , 5G手机的售价较4G售价普遍高500-1000元左右 。
“现在手机售价可能跟很多年前大家的认知有差异 , 以往是性能增加但是价格不涨 , 但现在手机零配件成本的上涨带动了整机涨价 , ”一加CEO刘作虎在接受南都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比如说传感器 , 包括今年高通骁龙888芯片比去年865芯片更贵了 , 现在(手机)每年性能都在提升 , 价位也在涨 。
南都采访人员了解获悉 , 加入5G基带后 , 手机本身的硬件成本水涨船高 , 加上5G模块附带的体积和功耗上的增加 , 手机的散热系统需要重新设计 , 电池容量和快充也需要跟上 。 除了基带成本 , 手机额外支持5G功能 , 厂商的授权费用也在增加 。
芯片等零配件缺货严重
多家手机厂商负责人告诉南都采访人员 , 其实手机整机涨价最主要的还是因为零配件缺货 , 特别是芯片方面 。
南都采访人员了解获悉 , 一部智能手机中主要使用的芯片包括主芯片(应用处理器AP)、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存储芯片、摄像头芯片、显示/触控芯片、指纹识别芯片、电源管理芯片、连接芯片(Wi-Fi、蓝牙)等 。 另外 , 部分智能手机也会搭载专用的音频芯片、用于图像处理的DSP芯片、虹膜识别芯片、感光芯片、协处理芯片等 。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 , 智能手机性能与功能的提升 , 大幅推高了对芯片数量、性能和面积的需求 。
以手机存储芯片价格为例 , 根据群智咨询3月份发布的最新预测数据显示 , 二季度嵌入式存储器价格进入上涨通道 , 但受驱动IC、PMIC(电源管理芯片)、电池等诸多零部件涨价的影响 , 终端整机BOM(物料清单)成本压力加剧 。 群智咨询认为 , 在此背景下 , 如果嵌入式存储器涨幅过大 , 或将面临终端以暂缓升级存储容量来降低成本的风险 。
有业内人士表示 , 目前半导体芯片的交期普遍在20周以上 , 最长的甚至到达52周以上 。 今年2月初 , 高通即将上任的CEO安蒙在最新财季电话会议上也表示:“全球半导体行业都在缺货 , 不仅是先进工艺产能不足 , 传统节点工艺产能也面临考验 。 ”
刘作虎表示 , “整个行业的确都缺芯片 , 整个行业的缺货情况估计可能到2022年 。 ”小米中国区总裁卢伟冰也表示:“今年芯片缺货 。 不(仅)是缺 , 而是极缺 。 ”徐起则称 , “今年不仅缺芯 , 像电池、套片等部件也紧缺 。 ”小米集团高级副总裁、手机部总裁曾学忠也告诉南都采访人员 , 从去年的四季度开始 , 不仅仅是手机行业 , 应该说整个消费电子或者半导体行业都处在一个行业紧缺的状态 , 芯片缺货是个全球性的问题 。
“对于手机厂商来说 , 当年的上游技术演进、产品迭代已经基本在掌控之中 。 ”有业内人士表示 , 接下来就不如早点下手、多囤点货 , 这样更有利于抢占份额 。 曾学忠也向南都采访人员透露 ,“小米很早就对今年的整体缺货有预判 , 我们从去年的三四季度开始就有应对策略 。 第一 , 从去年开始 , 我们对今明两年的产品进行长远的规划 。 第二 , 我们也非常注重和加强跟战略合作供应商提前沟通 , 进行芯片或者是核心器件的锁定 , 实际上我们很多器件都锁定了一二年 , 甚至有些三年的(合约)都开始在探讨 。 ”
中低端手机市场面临洗牌
或许是为了弥补成本缺口 , 不少手机厂商纷纷瞄准高端市场 , 试图建立新的品牌形象 。 其中不乏小米、荣耀、OPPO这样的领先企业 。 此外 , 魅族今年也完全砍掉了低端产品线 。 有业内人士表示 , 去年 , 不少实体店关闭导致人们无法购买 , 消费者情绪低迷 , 中低端用户缩减了支出 。
但不容忽视的是 , 中低端市场仍是“厂家必争之地” , 也一直都是厂商占领市场份额的重点 。 Counterpoint Research Market Pulse的最新研究显示 , 华为将业务重心转向了高端市场 , 只销售利润率高的机型 , 这给中端市场留下了缺口 。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 , 5G手机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300美元以下价格段 。
中端市场无疑也将引发新一轮洗牌 。 据悉 , 今年1月 , 在中国销售的5G手机中 , 近1/3的机型价格已低于300美元 。 而凭借高配低价的Reno 5系列(售价比Reno 4系列低10%)和中低端的A系列 , OPPO抢占了华为在中端市场丢失的份额 , 从而成为中国市场600美元以下价格段最大的5G智能手机品牌 。 为此 , 今年1月 , OPPO市场份额达到21% , 首次跻身中国智能手机第一大品牌 。
与此同时 , OPPO子品牌的realme也在最新的排名中位列全球手机品牌销量第七 。 “realme目前没有准备去冲击4000-5000元以上的高价格段产品 。 我们重点服务的是3500元以内的用户 。 ”据徐起透露 ,realme今年希望在中国市场冲刺2000万台销售目标 。
除了手机厂家 , 不少半导体厂商也试图抓住“缺芯”契机 , 争夺中低端市场空位 。 高通就在今年一季度一口气推出了骁龙780G、骁龙765G、骁龙765、骁龙860等多款中低端芯片;联发科则推出了天玑1100和天玑1200芯片继续发力抢夺市场 。 国产半导体厂商紫光展锐也向南都采访人员透露 , 除了此前的海信手机外 , TCL、中兴等企业今年也加入采购紫光手机芯片的阵营 。 而按照此前紫光展锐的说法 , 搭载其6纳米5G芯片的手机将于2021年量产 。
基于以上情况 , 业内人士认为 , 尽管受芯片等零配件的影响 , 厂商和供应商扎堆高端市场 , 但中低端手机赛道仍有发展空间 。 此外2021年是5G爆发期 , 抢占到市场份额 , 对于培育市场也是至关重要 。
出品:南都商业数据新闻部
采写:南都采访人员 孔学劭
【手机|5G手机密集上新,每2天一款,缺芯致高端机起售价贵500】策划统筹:甄芹 田爱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