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滴滴也要造车?百度靠AI,小米靠“钞能力”,滴滴靠啥?

“坚决不造车”的滴滴也要开始造车了?
4月6日晚间 , 有消息称 , 滴滴开始启动造车项目 , 负责人是滴滴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 。 他也是滴滴与比亚迪(002594.SZ)联名发布定制网约车D1的首席产品官 。 目前团队已经开始从车厂挖人 。 有分析人士认为 , 滴滴此举或为上市估值铺路 。
目前 , 滴滴造车的具体形式和路径暂未可知 。 截至红星资本局发稿 , 滴滴方面并未对此事置评 。
不过就在日前雷军的造车“饭局”上 , 不光有李斌、李想、何小鹏、王传福等造车“局内人” , 滴滴创始人程维同样在台下就座 。 业内猜测 , 滴滴或许早已有造车的“野心” 。
互联网企业入局造车已经蔚然成风 。 苹果、阿里、华为、百度相继传出造车消息 , 就在几天前 , 小米也高调宣布造车 , 10年要投100亿美元 。
对于滴滴造车的传闻 , 有网友质疑 , 滴滴作为一个互联网平台公司 , 哪里来的造车技术?
如果说 , 百度(9888.HK;BIDU.NASDAQ)造车靠的是AI技术 , 小米造车靠智能生态链和“钞能力” , 那么在大众印象中只是一家网约车平台公司的滴滴 , 靠的是啥?

汽车|滴滴也要造车?百度靠AI,小米靠“钞能力”,滴滴靠啥?
滴滴有什么?自动驾驶
业内人士指出 , 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 , 新能源汽车未来拼的可能是软件的先进性和成熟度 。 其中的核心包括:软件算法、操作系统和智能驾驶技术 。
以小米(01810.HK)为例 , 外界普遍认为 , 该公司将聚焦软件开发、造型和人机互动等核心领域 , 把底盘和硬件交给代工厂生产 , 把汽车组装外包给合同制造商 。
【汽车|滴滴也要造车?百度靠AI,小米靠“钞能力”,滴滴靠啥?】滴滴造车 , 如果同样把“硬件”外包 , 它目前在“软件”方面有什么自己的东西?从公开信息来看 , 最出名的是自动驾驶系统 。
滴滴自动驾驶团队组建于2016年 , 拥有高精地图、路人及车辆行为预测、路线规划与控制等多个专业团队 。 2019年8月 , 自动驾驶成为滴滴独立子公司 。 2020年团队在中美两地开展研发、测试工作 , 规模约400余人 。
截至目前 , 滴滴自动驾驶已经获得上海、北京、苏州、合肥、美国加州等地的道路测试牌照 。
据媒体报道称 , 滴滴计划持续在更多城市开展载人项目 , 并探索出行之外其他场景下的自动驾驶技术落地 。 其中 , L4级自动驾驶车型的研发与量产 , 已被列为当前内部的重点项目 。
滴滴自动驾驶日前完成了3亿美元融资 , 加上2020年5月公开披露的软银愿景基金2期领投的超5亿美元融资 , 滴滴自动驾驶已累计获得超8亿美元投资 。 据外媒最新报道 , 滴滴自动驾驶部门计划再筹5亿美元 , 用于加速无人驾驶技术的量产 , 并投资人工智能芯片等技术 。
不过滴滴目前的融资量 , 在自动驾驶行业如同杯水车薪 。
此前优步的自动驾驶部门因长时间的集团支持 , 导致公司财务报表恶化 , 最终只能卖给初创公司Aurora 。 而百度自称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累计投入估计已高达千亿元 。
百度CEO李彦宏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 , 虽然越来越多玩家入局造车 , 但他们都低估了自动驾驶的研发投入 , 百度仅去年一年就投入200亿元 , 而这可能需要10年乃至20年的长期投入 。
目前 , 滴滴自动驾驶技术 , 无论是通用技术测试车辆数、载人测试车辆数、无人化测试车辆数还是测试里程数 , 都远低于百度和小马智行 , 与同行相比没有明显优势 。
地图方面 , 滴滴的规划地图相比百度和高德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 高精地图目前主要覆盖了测试城市的主要道路 , 其它道路还没有开展 。
可能采取哪种模式?和谁合作?
当前新能源汽车制造的核心包括:软硬件协同、核心三电技术(电池、电驱、电控)、汽车芯片、操作系统、智能驾驶以及充足的资金 。
其中 , 传统车企在整车制造、供应链和渠道等“硬”领域具有丰富的积累 , 互联网和高新科技企业则在“软”领域有优势 。
有业内专家认为 , 和不久前表示自己有1080亿元现金储备 , 所以要独立造车的小米不同 , 不那么财大气粗的滴滴跨界造车 , 应该会采取更实际的造车模式 , 即进一步深化与整车企业的合作 , 拉更多伙伴一起造车 , 这会是不错的选择 。
也就是说 , 滴滴大概率不会独立造车 , 而是将选择一些车企代工 , 对方提供电动汽车平台 , 滴滴提供自动驾驶系统和一些软件 。
早在2018年 , 滴滴就推出“洪流联盟” , 与包括北汽(600733.SH)、比亚迪(002594.SZ)、宁德时代(300750.SZ)在内的31家整车企业和零部件公司达成协议 , 意图打造“汽车全产业链上下游平台” 。
滴滴此前还与理想汽车(LI.US)、小鹏汽车(XPEV.US)等造车新势力 , 以及比亚迪、北汽、大众等整车企业都展开过合作 , 其中理想汽车和比亚迪涉及整车制造 。
2018年5月 , 滴滴和理想汽车合作成立了桔电出行 , 滴滴持股51% , 理想持股49% 。 据相关报道 , 滴滴和理想曾合作开发过一款纯电动MPV , 为滴滴“优享”和“拼车”业务量身定制 。 不过由于股东双方都没有追加投资 , 这款车并没有正式量产 。
2019年11月 , 滴滴与比亚迪合资成立了美好出行(杭州)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比亚迪持股65% , 滴滴持股35% 。 一年后 , 二者联手打造的定制版网约车D1正式推出 。
2020年6月 , 滴滴子公司滴滴自动驾驶宣布与北汽合作 , 双方将共同研发高级别自动驾驶定制车型 , 专门用于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 。
因此 , 合作过的北汽、比亚迪、大众、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 , 可能是滴滴造车的首选 。 此外 , 本田、通用等巨头也有新能源汽车业务 , 众多本土传统车企也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 。
开放的电动汽车平台化 , 可降低造车门槛
百度与吉利汽车(0175.HK)联手 , 可能成为互联网企业造车的模板 。
日前 , 吉利与百度宣布组建智能电动汽车公司——集度汽车有限公司 , 百度全资子公司持股55% , 吉利控股的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持股45% 。 百度将人工智能、Apollo自动驾驶、小度车载、百度地图等核心技术全面赋予集度汽车公司 , 而合资公司将基于吉利新研发的SEA浩瀚架构 。
SEA浩瀚架构历时4年研发 , 投入超180亿元 , 是吉利推出的面向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电气化平台 。
据吉利方面介绍 , SEA支持各种车型 , 能将软件开发的时间缩短50%以上 , 架构全方位涵盖核心三电、底盘、电子电气架构、整车智能开发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等 。 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各个品牌都将基于该架构开发各自的纯电动车型 。
据了解 , 平台化造车的目的在于软硬件分离、分层的架构来解决复杂架构的难题 。 与独立开发整车平台相比 , 第三方应用企业可以降低30%-40%的开发成本 , 降低零部件的采购成本 , 大大缩短研发周期 。
业内人士指出 , 越来越多的车企提供平台化造车方案 , 降低了进入汽车领域的门槛 , 为更多企业新造车企提供便利 。
据媒体此前报道 , 吉利汽车在与戴姆勒集团等其他车企集团谈判 , 授权对方使用SEA浩瀚架构 。 SEA浩瀚架构将帮助吉利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向出行服务提供商转型 , 而更多车企集团共享也有助于打造出行生态 。
除了吉利 , 比亚迪也有自己的BNA架构 , 能够兼容燃油、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EV三种动力总成 。
大众汽车发布了MEB模块化电驱动平台 , 大众与福特达成了MEB平台的共享协议 。
基于富士康MIH电动车开放平台的首批电动汽车将于今年年底发布 。 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科技集团表示 , 会把所有底层关键技术和开发工具提供给所有开发者使用 , 要做“电动车界的安卓系统” 。
北汽新能源的高端纯电平台BE21 , 已经以技术输出的方式进军海外市场 。 北汽新能源ARCFOX事业部N60项目总监曹琛表示 , 北汽蓝谷开放纯电动汽车平台 , 可以实现开源整车验证 , 并吸引生态合作伙伴 , 充分调动优质资源 , 搭建资源共享的支撑体系 。
因此如果滴滴造车 , 可能会选择以上这些拥有开放的电动汽车平台的车企 。
小米造车有“钞能力” , 滴滴造车有钱吗?
造车还需要有钱 。 小米10年要投100亿美元 , 那么急于上市的滴滴有钱吗?
3月19日 , 有消息称 , 滴滴可能在今年第二季度交表 , 第三季度在港交所完成上市 , 目标估值超过600亿美元 。
3月24日 , 有媒体报道称 , 滴滴出行倾向于选择在美国上市 , 预期估值1000亿美元 。 另有消息称 , 滴滴出行考虑在美国上市后 , 在港交所二次上市 。
从600亿美元到1000亿美元 , 造车或将为滴滴的估值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 。
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顺风车事件”之后 , 滴滴的估值曾出现过倒挂的现象 。
2017年12月 , 滴滴完成新一轮融资后 , 估值曾达到560亿美元;2019年5月 , 作为占股滴滴15.4%的股东 , Uber上市时其招股书披露了滴滴当时的估值为516亿美元;同年7月 ,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出公告 , 滴滴出行13.75万股股份挂牌转让 , 转让价格仅按475.44亿美元估值计算 。
滴滴急于上市 , 或与其现金流捉襟见肘有关 。 事实上 , 滴滴烧钱和缺钱早已不是新闻 。 2019年 , 滴滴创始人及董事长程维在内部表示 , 公司6年累计亏损390亿元 。 裁员、削减补贴和员工福利、网约车几度涨价……
2020年 , 滴滴仍在疯狂烧钱 , 上线了花小猪、快的新出租、橙心优选和青菜拼车 , 并力推主打快递的滴滴跑腿与滴滴货运 。
目标指向下沉市场的花小猪相较滴滴本体 , 实现了10%到15%的资费减免 。 根据媒体爆料 , 滴滴网约车去年盈利只有10亿美元 , 花小猪盈利可能性不大 。 由于三线网约车的渗透率不高 , 花小猪需要持续烧钱 。
程维声称“不设上限”的社区团购也是烧钱的大户 。 根据招商证券统计 , 目前社区团购最理想的利润率仅有5% 。 虽然滴滴没有对外披露橙心优选的盈利情况 , 但以社区团购为主的美团新业务板块 , 在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中烧掉了20亿元人民币 。 滴滴希望 , 3年内将橙心优选小店扩张到100万家 , 这也要持续烧钱 。
滴滴同城货运的利润率仅有5%-10% , 在与货拉拉、快狗打车贴身肉搏的过程中 , 滴滴同城货运业务的盈利能力也是个问号 。
2020年3月份 , 滴滴提出“0188计划”:每天服务超过1亿单 , 国内全出行渗透率超过8% , 全球服务用户MAU(月活跃用户人数)超8亿 。 要延续这个计划 , 滴滴亟待上市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吴丹若
责编 任志江 编辑 杨程
(下载红星新闻 , 报料有奖!)

汽车|滴滴也要造车?百度靠AI,小米靠“钞能力”,滴滴靠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