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中科院博士论文《致谢》走红 媒体:他走出的不只有大山


经历|中科院博士论文《致谢》走红 媒体:他走出的不只有大山
文章图片

“我走了很远的路 , 吃了很多的苦 , 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 。 ”
【经历|中科院博士论文《致谢》走红 媒体:他走出的不只有大山】一篇博士论文中的《致谢》部分近日在多个网络平台走红 。 201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工学博士黄国平 , 寥寥数笔勾勒出自己二十二载 , 走出山坳的求学路 , 其中近乎触底的境遇、被贫穷触及的自尊、拼尽全力的争取、对苦难的释然......引发大批网友共情 。
人与人的悲欢或许并不相通 , 但共情之处却直抵人心 。 有人忆及身处逆境时的彷徨 , 感叹对比黄国平 , 曾以为的“至暗时刻“不值一提;有人感触他在无数暗夜 , 依然有仰望星空的勇气;也有人感受到他不愿被命运扼喉的意志 , 同困苦的抗争已成为他生而为人的底色......平实的语言下 , 生活的惊涛骇浪若隐若现 , 每个人似乎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
“身处命运的漩涡 , 耗尽心力去争取那些可能本就是稀松平常的东西 , 每次转折都显得那么的身不由己 。 ”在黄国平身上 , 绝不仅有“读书改变命运”的印记 , 生活早早磨砺出他心性中的坚硬 。 他的父亲在即便儿子已经病得不能自己去医院 , 也仅是留下勉强够治病的钱就走了;偷卖儿子在夜里辛苦抓来准备换学费的黄鳝 , 买了酒肉 。 而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照顾自己十七年的婆婆 , 下葬时只有一副薄棺......这是黄国平经历的生活 , 或许这是生而为人必将经历的无可奈何、凉薄、告别......这些人生况味、五味杂陈 , 常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 , 甚至在阅历和心态都相对充分、成熟的情境下经历 , 都会迷茫、怅然、痛苦 , 何况年少时期的黄国平 。 这遍尝的人间酸苦内化成他心性中改变命运的底色 , 这抹底色是丰富的 , 不仅仅体现在追求学历上的鲜亮 , 或者形成了出人头地的强烈意愿 , 更塑造了他面对苦难时的宽厚心态、触底反弹的意志 。
生活给我以痛吻 , 我却报之以歌 。
“幸运的是 , 命运到底还有一丝怜惜 。 ”黄国平在《致谢》中感谢了那些资助他完成学业、帮助过他的人;但他最大的致谢对象 , 是他所经历的一切 , 这些苦难终于成为了人生的馈赠 , 内化成他的心态、视野和格局 。
“理想不伟大 , 只愿年过半百 , 归来仍是少年 , 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 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 。 ”
他不仅走出了山坳 , 他的心中已有星辰大海 。
作者:苏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