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乐视10年造假细节披露:利润全靠“编”,虚增收入共18.7亿元

_原题是:乐视10年造假细节披露:上市本无资格、利润全靠“编” , 虚增收入共18.7亿元
任晓宁
4月13日 , 证监会官网公布了乐视财务造假案的细节 。 乐视网10年共虚增收入18.7亿元 , 共虚增利润17.3亿元 。 自2007年起 , 乐视网就虚增收入和利润 , 且虚增数额逐年递增 。 2010年上市后 , 乐视继续造假 , 2015年 , 乐视虚增利润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516.32% 。
参与造假的乐视创始人贾跃亭、时任乐视网财务总监杨丽杰被终身禁入证券市场 , 乐视高管刘弘、吴孟10年禁入证券市场 , 贾跃民8年禁入证券市场 。
证监会称 , 其对乐视网每一笔虚假金额的认定 , 是结合乐视网记账凭证、与客户往来的核算资料、当事人陈述、相关证人证言、相关公司情况说明、资金流水、工商资料等证据综合分析认定的 。 证监会对乐视网合计罚款2.41亿元 , 对贾跃亭合计罚款2.41亿元 。
曾经在互联网界轰动一时的乐视和贾跃亭 , 10年造假后以被罚款、被禁入市场落下帷幕 。 细看证监会公布的2.4万字乐视十年造假经历 , 其造假环节令人触目惊心 。
上市前三年就开始造假
乐视崛起的故事始于上市 。 当年 , 名不见经传的乐视视频超过当时市场第一、第二名优酷、土豆 , 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视频公司 。 现在回看 , 乐视上市却是造假的起源 。
乐视网2010年登陆创业板 , 保荐机构是平安证券 。 乐视是当时首个在国内创业板上市的视频网站 。 乐视当时招股书称 , 其2007年收入3691万元,净利润1469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 2009年营收1.34亿元 , 净利润4412万元 。
而据证监会调查结果 , 乐视早在2007年就开始财务造假 , 其中2007年虚增收入 939.95万元 , 虚增利润870.23万元 , 虚增利润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 59.27%;2008年虚增收入4615.52万元 , 虚增利润4308.25万元 , 虚增利润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136.00%;2009年虚增收入9375.76万元 , 虚增利润8883.18万元 , 虚增利润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186.22% 。
西南证券首席分析师张刚告诉采访人员 , 依据当时的法规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 如果公司最近一年亏损 , 是不满足上市条件的 。 2009年乐视公布的净利润4412万元 , 若减去虚增的8883.18万元利润 , 当年是亏损状态 , 不满足其2010年上市条件 。
造假方式上 , 乐视网通过自有资金循环 , 虚构业务及虚假回款等方式虚增业绩以满足上市发行条件 。 虚构方法主要包括:1、通过贾跃亭实际控制的公司 , 与第三方公司业务虚构业务 , 并通过贾跃亭控制的银行账户构建虚假资金循环的方式虚增业绩 。 2、在与客户真实业务往来中 , 通过冒充回款等方式虚增业绩 。
上市前三年 , 乐视网通过贾跃亭实际控制的公司虚构了10笔收入 , 通过第三方公司虚构了15笔收入 。 通过冒充客户回款虚构了6笔收入 , 其中包括冒充联动优势科技有限公司回款2401.58万元 , 冒充中国联通回款7581.77万元 。
上市后利润主要靠“编”
乐视网上市之后开始腾飞 。 业绩实现了连年增长 , 根据乐视公布的财报 , 其营业总收入从2011年的5.99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219.5亿元 , 翻了37倍 。 随着乐视高涨的收入 , 乐视网股价涨幅更高 , 上市5年后涨幅高达1505.97% 。 曾是创业板第一权重股 , 市值最高的时候达到了1500亿元 。
但根据证监会的调查 , 乐视上市后的利润主要靠造假 , 每一年都有虚假利润 , 其中2014年造假利润占比高达总利润93% 。 2011年乐视财报净利润1.31亿 , 实际虚增利润6529.13万元 。 2012年财报净利润1.94亿 , 虚增利润8445.10万元 。 2013年报净利润2.55亿 , 虚增利润1.93亿元 。 2014年报净利润3.64亿 , 虚增利润3.42亿元 。 2015年报净利润5.73亿 , 虚增利润3.82亿元 。 2016年报净利润5.55亿 , 虚增利润4.32亿元 。
乐视的收入也同样造假 。 2011年至2016年共虚增17.3亿元收入 。 乐视收入造假主要在广告业务 。 2010年至2016年 , 与上海久尚广告、北京灵集科技、上海睦集、上海河马、北京易美、广州唯品会、山水文园等多家公司虚构业务、应收账款长期挂账 , 实现了虚增收入的目的 。
除利用自有资金循环和串通“走账”虚构业务收入外 , 乐视还通过伪造合同、以未实际执行框架合同或单边确认互换合同方式继续虚增业绩 。
【经济观察报|乐视10年造假细节披露:利润全靠“编”,虚增收入共18.7亿元】为了财务造假 , 乐视网还涉及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 。 2017年4月17日 , 乐视网以“增资款”名义转给全资子公司重庆乐视小额贷款公司2.1亿元 , 乐视小贷收到上述2.1亿元后 , 立即以贷款名义分7笔每笔3000万元将资金转给7家乐视网关联公司 , 上述7家公司收到资金后 , 当天便将资金全部转给乐视控股 。
借款之谜的最终结果
证监会还公布了对贾跃亭多次减持套现称借款乐视 , 却没有履行承诺一事的处罚结果 。 贾跃亭曾说 , “我能调动的所有资金 , 我会全部投入到‘生态’和梦想当中 。 ”但根据证监会的调查 , 贾跃亭“遵守了所做的承诺”的披露与事实不符 , 足以对投资者造成重大误导 。
2015年6月1日至 2015年6月3日 , 贾跃亭通过华泰证券账户减持约25亿元股票 。 梳理资金流向后 , 贾跃亭此次减持资金26亿元仅有6.3亿元留在了乐视网 , 其余去向贾跃亭控制账户 。 自2015年6月15日至2017年5月10日 , 乐视网从贾跃亭处发生多次借款 , 但均被频繁抽回 , 并未履行其承诺 。
自2015年6月15日至2016年11月15日(2016年11月15日之后 , 贾跃亭未向乐视网继续提供借款) , 期间乐视网从贾跃亭处借款发生额共计113.44亿元 。 自2015年6月29日至2017年5月10日 , 乐视网共偿还贾跃亭借款46笔 , 累计发生还款113.44亿元 。
贾跃亭、贾某芳披露的公开承诺是将减持资金无偿借给上市公司60个月(后变更为120个月) , 但事实上是相关减持资金短暂借给乐视网后均被抽回 。 证监会认为 , 时任董事长贾跃亭违反承诺 , 直接指使相关人员抽回自己及贾某芳借款 , 未勤勉尽责 , 是乐视网相关披露文件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违法行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 贾跃亭作为乐视网实际控制人 , 指使相关人员从事上述违法行为 , 构成《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第三款所述的违法行为 。
十年造假的“猫鼠游戏”
造假10年 , 乐视最终被罚款2.41亿元 。 参与造假的当事人 , 贾跃亭在国内多次上了失信人的名单 , 被限制了高消费 , 并被罚款2.41亿元 , 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
2017年 , 乐视造假故事曝光 , 当年公司巨亏138亿元 。 此后持续亏损 , 三年累计亏损近300亿元 。 2020年6月5日 , 乐视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 其在A股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报收0.18元/股 , 总市值仅剩7.18亿元 。 曾经的乐视投资人、债权人、供应商、股民因乐视留下的创伤 , 还依旧存在 。
作为一家曾经风光无限且在聚光灯照射下的大公司 , 为什么乐视十年造假都没被发现?张刚向采访人员分析说 , 一般财务造假是公司内外部勾结 , 且对监管部门隐瞒和欺骗 , 如果没有内部人士举报 , 外部很难发现造假行为 , 更难获得取证 。
“即使在西方国家已经成熟的市场 , 也很难完全杜绝类似事件 , 也有过安然造假等大型事件 , ”他说 , 对财务造假 , 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媒体行业 , 需要一个全方位的立体作战 , 比如西方国家有举报人高额奖励制度 , 会起到一定作用 。 “这就像一个猫和老鼠的游戏 , ”杜绝公司造假是理想的状态 , 但现实中很难 , 现实中 , 发现并查处造假的公司 , 杀一儆百 , 正本清源 , 可能是一个永远要进行下去的工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