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iper|亚马逊卫星计划加速 正面迎战SpaceX

位列福布斯排行榜前两位的亚马逊CEO贝索斯和SpaceX创始人马斯克 , 竞赛从不仅限于此 。 不久前马斯克旗下航天公司SpaceX的卫星互联网服务项目“星链”创下一次发射143颗的纪录 , 现在亚马逊的卫星网络布局也有了新动态 , 该公司正在计划发射其“柯伊伯星座”项目(Project Kuiper)的首批卫星 。
当地时间周一 , 亚马逊公司宣布 , 与“联合发射联盟”(ULA)签署了一份合同 , ULA将为其进行9次卫星发射 。 ULA是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合资企业 , 为卫星和太空任务提供发射服务 , 承担政府任务而非商业航天任务而闻名 。
这是亚马逊与火箭运营商签订的第一份合同 , 但值得注意的是 , 与SpaceX用旗下火箭发射卫星不同 , 亚马逊并没有与贝索斯的太空公司蓝色起源合作 。 ULA将使用其Atlas V系列火箭发射Project Kuiper卫星 。 此款型号的火箭被用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任务中 , 已经发射50多次 , 仅有一次部分失败 , 其余发射任务全部成功 。
贝索斯发表声明称:“我们决心要让全世界的消费者和社区都能用得起宽带 。 ULA是个出色的合作伙伴 , 已经成功地为商业和政府客户进行了数十次发射任务 , 我们感谢其对Project Kuiper的支持 。 ”
ULA的董事长兼CEO托里·布鲁诺(Tory Bruno)还谈到:“该计划的范围和规模还将极大提升美国在太空领域中的领导地位 , 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 , 并为发射服务行业提供稳定而可靠的需求 。 ”
通信专家项立刚对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表示 , 虽然亚马逊和蓝色起源的创始人都是贝索斯 , 但蓝色起源是一家非上市公司 , 与前者完全分开 。 而且蓝色起源的火箭发射并不像SpaceX那样成熟 , 所以亚马逊的第一次卫星发射 , 还是选择一些有经验和技术的合作伙伴稳妥一些 。
【Kuiper|亚马逊卫星计划加速 正面迎战SpaceX】不过 , 这并不排除以后合作的可能 。 亚马逊说 , “我们将需要多个运载火箭和发射合作伙伴” , 以便按时部署Project Kuiper卫星 。 所以这可能也为亚马逊未来与SpaceX、 蓝色起源或欧洲发射服务公司Arianespace可能会有的合作敞开了大门 。
虽然合作也敲定 , 但还有太多的不确定 。 比如 , 亚马逊发言人拒绝透露这份合同的具体金额 , 也没有提及每次任务将发射多少颗Project Kuiper卫星 , 以及ULA将使用哪种版本的Atlas V火箭 。 另外 , 亚马逊尚未公布Project Kuiper卫星发射将于何时开始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也就此次合作和后续的计划分别联系了亚马逊和ULA , 但截至发稿还未得到回复 。
根据亚马逊此前公布的计划 , 他们将投资100亿美元 , 发射3236颗卫星进入轨道 , 其中包括计划在590公里轨道上部署784颗卫星、630公里轨道上部署1156颗卫星、610公里轨道上部署1296颗卫星 , 从而实现将互联网范围覆盖到全球 , 为消费者、企业和政府提供高速宽带 。
眼下 , 亚马逊已经有500多名员工参与Project Kuiper项目 , 并于去年12月完成了将用户连接到卫星网络的天线的初步开发工作 。
在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去年批准亚马逊发射卫星时 , 亚马逊被要求在6年内部署其计划中的一半卫星 , 也就是说到2026年7月需要将约1600颗卫星发射到近地轨道 。
不过 , 这个进度已经远远落后于SpaceX , 后者开发的“星链”项目目前已有1300多颗卫星在轨道上运行 。 最近几个月以来 , 亚马逊还与SpaceX在政府监管机构面前发生了冲突 , 反对后者想要对其“星链”网络做出的改变 。
上周 , SpaceX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格温·肖特维尔(Gwynne Shotwell)表示 , 只要再发射五批“星链”卫星 , 该公司就可以在轨道上拥有足够多的卫星 , 几乎可以为地球上的任何地方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 。
项立刚坦言 , 现在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使用低轨卫星的星链 , SpaceX的优势本来就是便宜的火箭发射成本 , 再加上批量制造的卫星 , 成本就更低了 。
不过项立刚进一步分析道 , 但在卫星发射方面 , 亚马逊的对手绝不只有SpaceX , 现在的整个通信卫星产业都是一个大市场 。
确实 , 在全球卫星宽带网络服务领域中展开竞争的不只是这两家 , 其他竞争对手还包括OneWeb、Astranis、Telesat和洛克希德马丁的合作伙伴Omnispace等 。 据悉 , OneWeb最初计划向近地轨道发射648颗卫星 , 以提供全球互联网服务 。 去年5月 , 该公司又申请向近地轨道发射4.8万颗卫星 , 这一数量比SpaceX申请的3万颗还要多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陶凤 赵天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