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技术|全国首个3D打印景观广场工程落地深圳,两个月后即可观赏】▲约两个月后 , 市民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可欣赏3D打印出来的景观广场 。张业忠 摄
深圳晚报讯 (采访人员 孙中春 通讯员 黄卉)3D打印技术早已耳熟能详 , 但是景观广场也是3D打印出来的 , 你听说过没有?近日 , 全国首个3D打印景观广场工程正式落地深圳国际会展中心 。 约两个月后 , 市民就可以在这里欣赏由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景观广场了 。
据悉 , 该工程位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海滨大道中间与北侧绿地延续地段 , 东侧为会展中心9号门 , 西侧为海堤 , 总面积为5523.3平方米 , 绿地面积4855.6平方米 , 绿化率88% 。 工地上 , 4台3D打印混凝土机器人在紧张忙碌着 。 它们将运用3D打印混凝土技术 , 在建设施工现场直接完成人行铺地、雕塑、座椅、树池、花坛、挡土墙的打印建造 。 该工程突破了以往的建筑模式 , 以科技赋能 , 将通过3D打印混凝土机器人打印广场内的所有混凝土构件 。
据宝安区建筑工务署相关负责人介绍 , 该技术是近年由清华大学徐卫国教授团队独创的打印系统 , 是将“3D打印”与“特种混凝土领域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型应用技术 。 以机械臂作为动力系统 , 结合自主研发的打印材料、软件控制平台及打印工具头 , 可实现混凝土构建的高度自动化生产 。 建造过程中 , 只需将数字设计的电子模型输入系统 , 系统就可自动将其处理为打印设备的控制信号 , 并将配置好的混凝土拌合物 , 通过挤出装置到达机械臂前端的喷嘴 , 在信号控制下进行打印 , 最终混凝土构建成型 。
“整个过程仅需很少的人力即可完成 , 且打印出来的产品不仅精度高 , 而且无需模具 , 一体成型;不仅可以节省材料、模具及人力成本 , 又能减少污染和浪费 , 绿色环保 。 ”徐卫国介绍说 , 该技术使得“数字设计+数字建造”赋能性结合 , 提升建筑技术效益 。
目前 , 该工程已有4台3D打印混凝土机器人和部分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 正积极开展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 两个月后 , 市民就可以去深圳国际会展中心9号门西侧看看这座3D打印出来的景观广场了 。
同时 , 采访人员也从宝安区建筑工务署了解到 , 多年来 , 该署始终坚持理念创新、设计超前、造型新颖、景观协调、融入自然等建设思维 , 为宝安区建设增添了许多标志性建筑 。 这次3D打印景观广场工程落地深圳国际会展中心 , 也将给宝安区乃至整个深圳市的建筑施工注入崭新、立体、科技创新的新理念 , 将对今后建筑施工领域产生非常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
作者:孙中春
推荐阅读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网络|天津联通全力助推天津市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 选型|数据架构选型必读:2021上半年数据库产品技术解析
- 技术|使用云原生应用和开源技术的创新攻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Apple|苹果高管解读AirPods 3代技术细节 暗示蓝牙带宽可能成为瓶颈
- MateBook|深度解析:华为MateBook X Pro 2022的七大独家创新技术
- AirPods|苹果谈论AirPods 3:最大榨取蓝牙技术,希望获得“更多带宽”
- 人物|印度人接管硅谷的背后:技术军团整体作战
- Intel|Intel谈DDR5内存价格贵、缺货问题:新技术升级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