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建设银行数字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全布局

所有银行 , 都在数字化时代大潮中 , 亲历着转型 。
或主动为之 , 躬身入局 , 其业务模式、运营模式在技术支撑下不断重塑 。
或被裹挟前行 , 从众登场 , 在长期目标与短期利益面前寻求妥协 , 平衡前进 。
从结果上看 , 有的银行颇见成效 , 喜讯连连;有的银行历经艰辛 , 曲折向前 。

金融业|建设银行数字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全布局
文章图片

那么 , 早在10年前就开始发力数字化的建设银行 , 数字化之路是如何的?
(一)6年磨一剑 , 打造新一代核心系统
“新一代”不是局限于原来的修修补补 , 而是站在企业级的视角 , 推动业务与技术的全面转型 。
建设银行对数字化嗅觉灵敏 , 早在2010年 , 建设银行就适时提出了“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创新型、智慧型”的业务转型战略 。
“新一代系统建设工程”(以下简称“新一代”)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启动的 。
“新一代"是建设银行应对挑战、突破瓶颈、开启深刻变革、自觉主动推动整体转型的一次积极探索 , 是一次企业级的业务流程再造 。
正所谓“善建者 , 不破不立” 。
转型前 , 各业务部门共有几十台系统在运转 , 流程漫长 , 数据孤立 。
转型后 , 建设银行打通了系统级、部门级、分形级的壁垒 , 实现了航母式的企业级能力 。
这并不是简单的能力相加 , 而是能力的整合、衍生 , 企业级价值的最大化 。
基于此 , 这一阶段的转型理念有三:以客户为中心、以企业级架构为核心、以企业级业务模型为驱动 。
在以客户为中心方面 , 建设银行部全面了解、经营、维护客户 。 建设银行打通了产品部门、客户部门、业务中台部门在客户层面的流程断点、数据断点 , 构建完整、及时、一致的客户统一视图 , 提供统一、准确、唯一、创新的客户识别方式 , 实现灵活的客户细分及专业化的营销 。
在以企业级架构为核心方面 , 建设银行打破系统级、部门级、分行级等画地为牢的观念限制 , 从全行、全集团的角度去统筹资源 , 组织布局 。
在以企业级业务模型为驱动方面 , 从顶层设计入手 , 将建设银行战略能力需求和日常操作需求有效转换成以结构化、标准化方式描述 , 以银行价值链为主线的业务模型 , 并针对转型举措制定了提升业务能力的解决方案 , 这是保证业务先进性的关键举措 。
建设银行先后投入9500余人 , 经过六年半的搭建 , 版本变更超2万次 , 新一代系统在2017年6月24日终于顺利上线 。
“新一代”堪称“中国金融业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系统建设工程” , “新一代”在业务架构和IT家架构重建的基础上 , 依托企业级、组件化、参数化所带来的整体优势 , 逐步提升建设银行特色业务能力 。
该工程荣获“2017年度银行科技发展奖”特等奖 , 建设银行也因此于2019年被ISACA(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协会)评为“银行业IT治理最佳实践” 。
(二)“五板斧”构建宏观金融生态
建设银行以“数字化”为方向 , 依托“新一代”打造的坚实基础 , 继续布局“金融生态建设” , 推进平台化、场景化建设 , 将金融能力和数据以服务方式向社会开放 。

金融业|建设银行数字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全布局
文章图片

建设银行秉承新金融理念 ,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 , 积极推进住房租赁、普惠金融、金融科技三大战略和建行大学、智慧政务两大新金融实践 。
在住房租赁上 , 建设银行搭建开放共享的住房租赁服务平台 , 覆盖了94%的地级以上城市 , 累计上线房源超过2300万套 , 与广州、杭州、济南等11个试点城市签署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战略合作协议 , 向试点城市提供包括金融产品支持、房源筹集运营、信息系统支撑等一揽子的综合服务 。
同时 , 建设银行创新推出“存房业务” , 激活存量空置房源 , 累计签约超过90万套;打造住房租赁产业联盟 , 合作签约商户1.3万家 , 培育住房租赁新生态;在抗疫期间 , 累计为医护人员等无偿提供住房近2,000套 。
在普惠金融上 , 建设银行以大数据为基础 , 对客户进行画像 , 解决了“资信不完整、评价手段差”两大痛点 , 构建了“小微快贷”信用产品体系 , 已经累计切入了60余类、300余个场景 。
建设银行通过“惠懂你”移动客户端 , 将“小微快贷”、“个人经营快贷”、“裕农快贷”、“交易快贷”等应用 , 提供一键评估、一键贷款、一键支用、一键还款等功能 , 大幅度提升服务效率和扩大覆盖范围 。
同时 , 建设银行创新智能化风控体系 , 助力惠普金融高质量发展 , “小微快贷”线上贷款不良率低于1% 。
此外 , 建设银行不断优化“惠懂你”移动客户端融资新平台功能 , “惠懂你”APP客户访问量突破一亿 , 认证企业超400万户 , 授信金额超3200亿元 , 并成为建设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重要服务品牌 。
在金融科技上 , 建设银行聚焦了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和其他前沿技术 , 封装技术基础能力 , 实现技术平台化、组件化和云服务化 , 降低技术应用门槛 , 赋能业务创新 。 同时 , 建行持续推进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建设 , 减少对外部的技术依赖 , 降低不确定性 。
平台化方面 , 人工智能平台已上线图像识别、视频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6大类18个人工智能组件 , 覆盖300多个业务场景 。
组件化方面 , 建设银行部署了即时通信、视频直播等公共功能组件 , 共享公共能力 。 实现了用户认证、客户认证、密码服务、数据安全、基础设施安全、安全策略管理等功能组件 , 提供安全即服务的能力 , 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安全需求 。
云服务化方面 , 建设银行将应用平台和公共功能组件按照云服务产品的标准改进 , 建立具备云安全、云服务、云运维、云运营能力的“建行云” 。 目前建行云的云算力达到90% , 拥有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 提供金融级防护 。
建设银行的云服务实力在国有大行中领先 , 上云业务应用项目已超过270个 , 其中包括住房租赁、智慧政务、智慧社区、善行宗教和中银协区块链等 。
在建行大学上 , 建设银行2018在北京宣布成立“建行大学” 。
建行大学既是面向企业内部员工的职业教育平台 , 更成为向社会赋能、推进产教融合、开展金融知识普及运动的开放平台 。
建行大学借助科技的力量整合行内外资源 , 形成互联互通、互用共享的终身学习生态圈 。
在疫情大考的2020年 , “建行大学”为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 “建行大学”在网络平台建立“小微企业精选课程”专栏 , 为中小企业定制系列课程提供在线教育辅导 , 助力恢复“造血”能力 , 已累计专项培训15.5万人 。
建行大学启动“金智惠民”工程 , 掀起金融普及运动 , 赋能社会 , 已建起了1075家“裕农学堂” , 引导“新农人”在线学习 , 带老乡们走向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
未来 , “建行大学”还将打造企业家、创业者商学院 , 成立“普惠金融商学院” , 帮助小微企业主、民营企业家提高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 , 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 助力企业成长 , 真正让中小微企业者在这个大学里得到发展的机会 。
在智慧政务上 , 建设银行发挥“金融+科技+资本”融合优势 , 建设智慧政务平台 , 让网点、银行手机、裕农通为人民群众所用 , 让“数据多跑腿 , 群众少跑腿” 。
截止2020年9月 , 建设银行与27个省级政府在智慧政务领域签署合作协议 , 多省事项目落地 , 实现了近40万政务事项的可查询、可预约、可办 。
“政融支付”实现与240个省市县政务服务平台对接 , 上线7100余个公共服务便民缴费事项 , 协助政府梳理政务事项近200万件 , 平台用户数超过6500万 。
(三) 搭多元化场景、扩多领域用户
建设银行从“建生态、搭场景、扩用户”出发 , 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 , 初步实现场景化获客、平台化运营、智能化风控 , 使数字化打法常态化 。
围绕“生态、场景、用户”开展探索 。 打造彼此相连、同步迭代、实时互动、共创共享的生态圈 , 跨界连接多个客群、多类产业和多种生产要素 , 为生态圈内各方提供共同演进的机会和能力 。
针对个人用户 , 围绕公共服务、公交出行、生活缴费、商户消费、社区居家等生态场景 , 全面洞察、精准画像 , 实现生态数字化连接、产品综合化交付、服务多渠道触达 。
针对企业用户 , 搭建“惠懂你”普惠信贷服务平台、企业智能撮合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等 , 致力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开放共享生态 。
针对政府用户 , 围绕“优政、利民、兴企”目标 , 打造“一网通办”智慧政务云南模式、山西模式、重庆模式和山东模式 , 用金融力量助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四)合作数十位技术方 , 加码数字化
建设银行深知数字化建设要联合多方的力量 , 所以建设银行积极与外界合作 。 如华为、索信达、腾讯等均是重要数字化合作厂商 。
在数字化基础建设层 , 建设银行持续迭代数字基建 。
建设银行十分重视数据中台建设 。 建行在数据中台的落地上概括为5U(U是统一的意思) , 包括统一的模型管理、统一的数据服务、统一的数据视图 , 统一的数据规范以及统一的数据管理 。
建设银行还自建行区块链贸易金融平台 , 2018年4月上线以来 , 参与方包括建行37家国内分行、17家海外机构和近40家同业 , 累计交易量已突破3600亿元 。
同时 , 建设银行引入PRA技术 , 建立国内首个企业级RPA管理运营平台 , 敏捷研发业务应用场景 100 个 , 实现人工环节自动化、风险环节机控化 。
此外 , 建设银行2018年 , 开始建立了大数据云平台 。
在营销方面 , 建设银行与全球金融AI大数据、整合智能营销解决方案厂商索信达控股达成合作 , 通过数据智能技术驱动营销变革 。
2019年 , 建设银行与RPA厂商金智维展开RPA技术应用的深入合作 。
在渠道建设层 , 建设银行积极打造网上银行、开放银行 。
建设银行打造个人网上银行 , 以数字化营销、分客群经营为发展策略 , 丰富投资理财产品种类 , 提供资产规划、资产配置等服务 。
2020年6月 , 建设银行个人网银用户3.54亿户 , 较上年末增加 1,340 万户 , 增幅 3.93% 。 2020年6月 , 企业网银用户978万户 , 较上年末增加70万户 , 增幅7.67%;活跃用户 330万户 , 同比增速15.91% 。
2010年 , 建设银行与微软达成合作 , 双方基于微软的技术平台共同打造新一代网上银行 , 全面提升客户终端应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 为网银客户提供安全、简单、快捷的网上银行体验 。
2016年 , 中国建设银行宣布与华为公司合作 , 推出“华为 Pay”产品 , 建行客户可轻松将个人借记卡/信用卡添加到华为手机上 , 享受移动支付体验 。
同时 , 建设银行与神州信息合作打造开放银行 。 建设银行借助神州信息丰富的开放银行建设实践经验 , 仅用2个月就实现了投产上线 , 取得了从零到一的突破 。
在信贷数字化层 , 建设银行构建智能风控系统 , 加速从“人控”向“机控+智控”转变 。
2020年上半年财报中 , 建设银行也提及推进全面、主动的智能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 加强监测数据信息挖掘及分析应用 。
其中建行推进的“云审批”试点 , 推动了智能合规审查系统与授信审批文件库建设 , 实现授信审批全流程移动办公 。
(五)开辟另一条赛道:对外赋能
建设银行于2018年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建信金科 。
建信金科主要服务于建行集团、各子公司和合作伙伴 , 并提供科技输出等外延性服务 。
在定位上 , 建设银行将建信金融科技称为“赋能传统金融的实践者、整合集团资源的链接者及推动银行转型的变革者” 。
建信金科在实践中的一个很重要应用是:提升企业级管控能力 。
以业务流程改造为例 , 建行原来有一万多个业务流程 , 各业务品种有自己的凭证及风控要求等 。
在完成企业级整合后 , 一万多个业务流程形成了800个标准活动 , 各类业务基于自身的要求 , 可以通过标准模块进行集中的调用和配置 , 大大优化了内部工作效率 。
建新金科的另一个重要实践就是人脸识别的应用 。
建行的脸库如今已经建立了8000多万张人脸的数据资料 , 每天新增40万张 , 目标则是要建立6亿人的数据库 。
目前建行有14810多个网点和2900家自助银行 , 从识别客户到身份审核全流程应用人脸识别技术 。 500元以下取款刷脸输入手机号即可 , 500元以上要验密 。 在方便快捷的同时 , 更重要的是防范身份冒领 。
基于该技术 , 建行第一家无人银行2018年4月10日在上海开业 。
此外 , 建信金科还着力于风控产品输出 。
2018年 , 建信金科就已经向重庆富民银行输出了零售风险管理产品 。
这一风控产品以建行的零售评分为核心 , 基于建行大数据基础 , 所运行的也是建行风控、定价、额度测算和贷后预警模型 。
建信金科输出的风控产品包括三种系列:向富民银行输出的就是针对零售个人客户的“慧”系列 , 另外还有分别针对小微企业和大中型公司客户的“微系列”“建系列” 。
(六)高层有变 , 数字化方向不变
建设银行副行长纪志宏曾公开表示:
在科技赋能方面 , 建行利用金融科技赋能 , 提升业务交易撮合和综合解决方案的输出能力 , 提供全面金融解决方案的设计方案 , 以及服务的集成等方面 , 为客户提供批量化、精准化的顾问服务 , 也实现了相关收入的增长 , 这都是一些比较创新的领域 。
建设银行信息总监金磐石也曾提到:
未来建设银行将在金融科技战略指导下 , 继续以技术和数据为驱动 , 以知识共享为基础 , 以平台生态为逻辑 , 构建数字化银行生态体系 , 为客户和各类合作伙伴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金融服务 。 将建设银行建设成为具有“管理智能化(Intelligent)、产品定制化(Customized)、经营协同化(Collaborated)、渠道无界化(Boundless)”四大特征的现代商业银行 。
目前建行董事长为田国立 。
前任行长刘桂平于2020年11月27日辞任建行副董事长、行长 , 担任央行副行长一职 。
2020年以来 , 建设银行多位高层变动 , 在4位副行长的基础上迎来两位新副行长:吕家进、王浩 。
而央行 , 因为刘桂平到任 , 则是“一正六副” 。
【金融业|建设银行数字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全布局】在新的领导班子下 , 建行的数字能否描绘更宏伟的蓝图?未来可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