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网暴几成社会热点事件“标配” 如何打破网络暴力的“互害”逻辑?( 二 )
文章图片
哪些法在管网络暴力
近年,网络暴力几乎成为热点事件的“标配”,危害日益严重 。
2019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显示:近三成青年曾遭遇过网络暴力辱骂,而“当作没看见,不理会”则是最常用的应对方式,占比达60.17% 。
对遭遇网络暴力感到无力,甚至“舍法求网”背后,是很多人对如何认定网络暴力的法律责任并不明晰 。
据了解,目前对何为“网络暴力”并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义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高艳东介绍说,通常认为由网民发表在网络上具有“诽谤性、诬蔑性、侵犯名誉、损害权益和煽动性”等特点的言论(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针对他人的名誉、权益与精神造成损害的,可被认定为网络暴力 。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常见的网络暴力主要包括:一是人肉搜索,即在互联网上恶意收集、公布可以识别他人身份、特征的隐私信息 。二是网络语言暴力,即在网络上发布针对特定人的贬低性言语,使被攻击人社会评价降低 。三是制造与传播网络谣言,即散布虚假事实从而毁坏他人名誉,降低其社会评价和社会名誉 。
高艳东说,目前刑法中针对网络暴力的定罪量刑,主要包括几种情况:煽动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行为,如危害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的,一般适用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等罪名;如网暴行为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一般适用寻衅滋事罪;如网暴行为侵犯公民个人权利,通常适用侮辱罪、诽谤罪、诬告陷害罪等 。
【警告!|网暴几成社会热点事件“标配” 如何打破网络暴力的“互害”逻辑?】这意味着,对前述三种常见的网络暴力情况而言,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都有明确规定,传统刑法体系依然管用,但在一些案件中,确实存在一定的法律适用争议 。
张雁峰介绍说,这主要表现在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此罪还是彼罪等 。另外,实施网络暴力并非都能构成犯罪,只有情节严重、后果严重,比如造成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等才能构成犯罪,否则只是民事纠纷,或叫侵权纠纷 。
高艳东认为,网络暴力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该行为从实施起就有法益侵害性 。因此他建议,刑法条文可增设兜底性规定,对实施网络暴力行为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单独设立罪名 。
“法不责众”只是错觉
此外,人们注意到,在一些受关注度较高的案件中,除始作俑者外,其他实施网络暴力的组织或个人,有时并未公布对其追责情况 。
多位受访专家指出,这并不意味着其他责任主体不会受到制裁 。
据了解,根据现行法律规定,自媒体平台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如果没有尽到相应监管责任和管理义务,经责令改正而拒不改正的,构成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对于评论、转发的网络大V,若出于故意目的实施网络暴力,可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对于实施网络暴力的普通网民,如果有组织且具有主观故意性,同样可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
推荐阅读
- 警告!|华为联想卷入滴滴高管千万受贿案 判决书曝光浪潮曾向其输送720多万
- 警告!|冒充老干妈员工诈骗腾讯被判12年 两被告提出上诉
- IT|美国法国英国连创历史新高 世卫组织警告“感染海啸”到来
- IT|NFL警告汤姆·布雷迪不要再砸Surface,否则要面临罚款处罚
- 警告!|河北一网约车司机持续偏离路线致女乘客跳车 当地警方介入调查
- 警告!|女子携734个打火机乘高铁被拘 按规定最多只能带2个
- 警告!|诱使被害人投资虚拟货币诈骗1.4亿元 “509”专案一审审结
- 警告!|一大学生骂外卖员是狗 校方回应称已成立调查组
- 警告!|男子网上付费学习假币制作技术 不仅赔了钱还犯了罪
- 警告!|炒币神器现形 竟是庞氏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