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网暴几成社会热点事件“标配” 如何打破网络暴力的“互害”逻辑?( 四 )
有闻智库创始人阳淼认为,目前平台在争议性事件中获得更多流量,甚至通过操纵排名、精准推送等方式激化情绪,在获取商业利益的同时平台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除屏蔽、删帖、禁言、注销账号外,阳淼建议平台为用户展现事件全貌,特别是对关注度较高的事件,通过消息提醒的方式,为每一个关注过这一事件的用户推送事件的动态变化 。“了解事件的完整脉络可以帮助一些人冷静下来,避免头脑一热、冲动发言对当事人造成伤害 。”
李新表示,如果能强化网络平台在网络暴力事件中的责任风险,就能倒逼网络平台增加投入 。“法律建设和道德倡导短时间内都难见成效,而通过平台的技术升级,线上解决远比线下更有效率 。”
朱巍指出,从长远看,随着互联网技术革新和业态转型,“流量即收益”已成为历史,反倒是更安全的网络环境,凝聚更多信任的网络空间会创造更多经济价值 。
珍重你的“数字自我”
“德阳女医生遭网暴自杀”后,曾经的煽动网络暴力者——男孩家人变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这也让人们更清晰看到,如果网络空间被非理性吞噬,那么伤害与被伤害其实没有分界线 。
在网络世界从众心理的暗示下,受极端情绪传染,藏匿于虚拟空间的独立个体,更容易被盲目、冲动、愤怒等负面情绪左右,失去理性和应有的警惕 。
李新认为,随着移动互联时代到来,社会舆论生态发生“基因突变”,特别是网络平台改变了传统的舆论生长方式,互联网平台能够沉淀声音、固化观点、放大传播效能,使网络世界的虚拟舆论场具备了更强大的攻击力和影响力 。而由于“沉默的螺旋”,不同观点并非被均衡放大,在网络空间中呈现出的往往是逆意受众的观点,这些观点更极端、言语更激烈 。“不说话的人永远是0,愿意发声的,特别是那种过激的、不稳定的、不负责任的言论常常被误以为代表了大多数人的观点,声音很可能从1变为100 。”李新说 。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空间呈现出三种错位:感性表达和理性思辨的错位、影响力聚集和追溯力分散的错位以及法定权利和责任的错位 。
李新将其比喻为“让一个孩子拿着核武器的按钮”,在网络世界操控舆论变得更容易,引起围观后破坏力也更大,但为非理性行为买单的概率却更低 。
网络世界是现实世界的映射,应当一体化看待 。朱巍认为,网络空间具有公共空间属性,与现实世界中公共空间内的行为规范应该一致 。
高艳东进一步指出,由于网络空间的特殊性,相较于现实空间,网民的自我监督程度更低 。因此,网络空间的行为规范应当比现实中的更加严格 。互联网作为新型社会公共空间,理论建设、观念迭变、习惯养成等很多方面仍处于待建构状态,绝不能任由网络暴力肆意发展 。他建议细化网络暴力的入罪标准、强制推行网络实名制,强化对网络空间的监督管理 。因为“从长远看,推进制度建设、强化各个主体的责任意识势在必行” 。
推荐阅读
- 警告!|华为联想卷入滴滴高管千万受贿案 判决书曝光浪潮曾向其输送720多万
- 警告!|冒充老干妈员工诈骗腾讯被判12年 两被告提出上诉
- IT|美国法国英国连创历史新高 世卫组织警告“感染海啸”到来
- IT|NFL警告汤姆·布雷迪不要再砸Surface,否则要面临罚款处罚
- 警告!|河北一网约车司机持续偏离路线致女乘客跳车 当地警方介入调查
- 警告!|女子携734个打火机乘高铁被拘 按规定最多只能带2个
- 警告!|诱使被害人投资虚拟货币诈骗1.4亿元 “509”专案一审审结
- 警告!|一大学生骂外卖员是狗 校方回应称已成立调查组
- 警告!|男子网上付费学习假币制作技术 不仅赔了钱还犯了罪
- 警告!|炒币神器现形 竟是庞氏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