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美籍华裔教授解密“成功公式”:长期广泛涉猎,多年精研深耕

据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刊发的论文 , 美国伊利诺伊州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王大顺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研究了数以千计艺术家、电影导演和科学家的有关数据 , 确定了一个神奇的“成功公式”:长期广泛涉猎 , 多年精研深耕 。
据报道 , 伊利诺伊州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被称为“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AI) , 研究了2128名艺术家的80万张视觉艺术作品、4337位导演的79000部电影 , 以及20040名科学家的职业历史 , 考察每个人的“高峰期”(the timing of hot streaks)出现的情况 。
无论是艺术家、科学家还是电影导演 , 特定领域的开拓者往往有一个广受好评的“高峰期” , 他们在短时间内创造了一系列杰出作品或取得一系列杰出成就 。
研究团队发现 , “高峰期”出现的直接原因是长期“探索”(研究不同的风格或主题) , 紧接着是多年的“开发”(专注于一个狭窄的领域 , 发展深厚的专业知识) 。 “高峰期”的特征就是高影响力作品的接连爆发 。
研究团队的负责人王大顺教授表示 , 单独的“探索”或“开发”都不与“高峰期”相关 , 二者是一个序列 , 探索之后的开发显示出与“高峰期”的到来有一致的关联 。

团队|美籍华裔教授解密“成功公式”:长期广泛涉猎,多年精研深耕
文章图片


团队|美籍华裔教授解密“成功公式”:长期广泛涉猎,多年精研深耕
文章图片

杰克逊·波洛克和他的一幅"泼墨"名作 。
研究人员指出 , 20世纪美国著名的抽象艺术家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以其"泼墨绘画技术"而闻名 , 但在发展其著名的“泼墨法”之前 , 波洛克涉足了绘画、印刷品制作和超现实主义的人类、动物和自然画 。
在 "探索"和"开发"他的新泼墨技术一段时期之后 , 波洛克迎来了"高峰期" 。 从1947年到1950年的三年时间里 , 他创作了所有至今享有盛名的泼墨杰作 。

团队|美籍华裔教授解密“成功公式”:长期广泛涉猎,多年精研深耕
文章图片

新西兰电影导演彼得·杰克逊(左)在拍摄大获成功的《指环王》之前屡遭挫败 。
再如新西兰电影导演彼得·杰克逊(Peter Jackson) , 拍摄了著名的《指环王》系列 。 但在这个“高峰期”来临之前 , 杰克逊曾拍摄过不同类型的电影 , 包括传记和恐怖喜剧 , 都不太成功 。

团队|美籍华裔教授解密“成功公式”:长期广泛涉猎,多年精研深耕
文章图片

美国化学家约翰·芬恩直到生命的最后阶段才迎来“高峰期” 。
又如美国化学家约翰·芬恩(John Fenn) , 直到生命的最后阶段才迎来“高峰期” 。 在这一时期 , 他集中研究电喷雾电离 , 最终为他在2002年85岁时赢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