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从科学史来说 , 科学被金钱腐蚀得很厉害的情况 , 是历史上就有还是一种新现象?
江晓原:这个问题就回到我的另一个观点 , 大概10年前我就对媒体多次说过 , 科学的纯真年代结束了 。 所谓科学的纯真年代 , 大致就是牛顿到爱因斯坦他们那个年代 , 不爱钱 , 纯粹搞科学 。 那个时候世界上产业发展比较初级 , 很少有一个国家的产业会想到要在全世界占多少比重 。 全球化也很弱 , 产业跟科学之间没那么密切的联系 。 像牛顿跟产业有什么关系?而且他也不拿国家的钱搞科学 , 就是自己的业余爱好 , 那就叫“纯真” 。
今天的科学领域里还有没有相对比较纯真的地方?天文学就还算是干净的——也许你可以说我是对自己出身专业的偏爱 , 但你看全世界各种各样的造假内幕里找不到天文学 。 因为天文学最大的问题是自己不会挣钱 , 依靠国家给经费或富人捐赠 , 所以就比较干净 。 绝大多数的科学腐败和黑幕都出现在生化医药领域 , 因为这些领域里商业利润实在太大了 , 商业上所有猫腻都是在你能挣大钱的时候发生的 。
第一财经:既然是靠资助 , 那天文领域会不会也有科学家篡改或者夸大研究结果 , 从而想获得更多经费呢?
江晓原:夸大这种事情NASA就一直在干 。 他们经常公布各种似是而非的发现 , 我写过多篇文章指出过里面的理论漏洞 , 有些过了一两年他们又自己宣布说是错误的 。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就是因为NASA现在的经费和全盛时期相比非常少了 , 要刷存在感 。 当时美国出于政治需求搞登月工程 , 全盛时期NASA拿到的资助能占美国联邦总预算的4% , 但现在差不多只占0.4%了 , 所以《火星救援》拍摄时他们很配合导演 , 顺便把《火星救援》做成NASA的宣传片 。
但中国航空航天领域我没有听说有类似刷存在感的现象 , 中国卫星发射失败率也非常低 , 比西方做得好 。 实实在在说 , 我们中国科学家比较老实 , 像一些美国科学家那样公开忽悠的情况不多 。
顶级期刊后面的“幽灵作者”
第一财经:《怀疑的胜利》里还写了很多美国顶级专家为了巨大的商业利益而泯灭良心 , 发表不负责任的结论 , 让人印象深刻 。
江晓原:我看到《柳叶刀》杂志上做过一个“幽灵作者”调查 。 讲医药公司有新药想在市场推销 , 如果你是科学界有地位有能力的人 , 他们就会找过来说已经给你写好一篇论文 , 可以发到Nature、Science等顶尖期刊杂志上 , 另外还会给你很多钱 。 如果你同意配合商家 , 他们就这样操作 , 这种论文的作者就叫“幽灵作者” 。
《柳叶刀》的一位调查人向一大堆科学家发去问卷调查 。 一般我们都觉得这样做不光彩 , 即便做了都不会承认吧 , 结果很高比例的科学家竟然都在调查报告里承认做过“幽灵作者” , 连搞调查的人都非常震惊 。 那更多没有参与调查的科学家呢?从《柳叶刀》的这个调查你就可以想象 , 美国一些科学家参与商业利益 , 整个环节已经是多么商业化和程序化了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人物|造车三兄弟的“喜与忧”:销量暴增但问题加剧,一人舒服两人困难?
- Insight|太卷了!太不容易了!
- IT|美国CDC:无论接种疫苗与否 民众应避免邮轮旅行
- 上海|上海供水热线与城投水务官网合并上线,一站式服务更便民
- 苹果|死磕硬核科技,小米要与苹果一较高下
- 协同|网文论︱网络文学与AI写作:人机协同演化时代的文学之灵
- Huawei|传华为将携手中芯南方在深圳建晶圆厂 已与台积电供应链接洽
- 词条|百度百科上线2500万词条,超750万用户参与共创科普知识内容
- 医疗|数坤科技与美年健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