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近三亿块电动自行车电池在我们身边,如何安全不爆炸?( 四 )


目前,在我国,关于电动自行车的安全规范有两个重要标准 。一是强制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简单理解它是针对整车制定的,对车体相关方面的电气安全、防火性能、阻燃性能等作出规定 。第二个则是针对锂电池的《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标准》,但该标准目前仅是一个推荐性的国标 。
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火调技术处技术员 周明川:对于电动自行车的蓄电池是一个国家推荐性的标准,这就涉及如果这辆电动自行车买回来之后换一块电池,那么换的这块电池,它因为不是跟着电动自行车整体走的,可以不满足那个强制性的国家标准,我只满足这个蓄电池的这个推荐性的标准,或者说我不满足推荐性的标准,因为推荐性的标准是推荐企业执行的,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那么这里面就存在很大的空间了 。我们觉得尽快把这个电动自行车的蓄电池国家的标准,从推荐性标准,上升为国家的强制性标准 。
专家看来,提升电池本质安全,提升对电池的保护措施,需要从生产源头等环节把控 。而相关部门需要强有力的电池强制标准,才能按章办事 。此外消费者也要严格遵守使用办法,不违规改装、尽量不长时间充电、定期检测电池等 。保障电动自行车使用安全,需要各方参与者有所依凭,共同努力 。
白岩松:充电电池不充电,放着是不是就安全?可能很多人都是这么想,但事实打碎了大家的幻想,就在这一次北京电动自行车电池发生爆炸的两天后,本周三,在上海某单位的室内,一块放置着的电瓶,也就是电池,在没有充电的情况下便发生了爆燃,燃烧持续了近四分钟,还好没有酿成大的灾祸 。但是现在这充电电池可是无处不在,比如说除了我们家用的电动自行车,外卖骑手一天甚至需要四五块电池的电量来支持送餐,那这暂时置换下来的电池又该放哪儿?高频率的充电又是如何进行?最关键的是我们安全吗?
统一存放,随换随取,
换电柜能否走入更多人群?

IT|近三亿块电动自行车电池在我们身边,如何安全不爆炸?
文章图片


外卖骑手 丁鸿志:我叫丁鸿志,是一名外卖骑手,每天的平均送单量应该在30到50单左右,工作时间是8到10个小时,每天得跑大概一百公里 。最开始干外卖,我通过一些工友了解,一开始都是自己买电池,自己在家充电,买那种铅酸的,比较沉重,续航能力还不是太强 。如果车要没电的话,我们得返回固定点去更换电池,会耽误很多时间在路上 。
在过去,像丁鸿志这样的外卖骑手,时常受制于电动自行车电池的续航,会省下部分电量,支撑自己返回家中,或是和同事集中在一起,来给电池充电 。然而,这不仅花费了骑手们往返和等待充电的时间成本,在家庭这样人员密集的环境中充电,还存在着不小的安全隐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