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元卖爆的盲盒临期食品,背后是什么逻辑?


|9.9元卖爆的盲盒临期食品,背后是什么逻辑?
文章图片
图1/7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木子
【|9.9元卖爆的盲盒临期食品,背后是什么逻辑?】来源:懂懂笔记(ID:dongdong_note)
一元一包大牌瓜子 , 两元一瓶知名奶茶 , 三元一罐进口薯片 , 四元一排酸奶......打着“零食自由”的旗号 , 临期食品已经瞄准了这届年轻人 。
近一段时间 , 网售临期食品的话题成了各大网络平台的热议焦点之一 , 更是部分创业者眼中新消费浪潮下的“商机” 。 无论线上 , 还是线下 , 都陆续出现了大量专营临期食品折扣仓、专营店 , 吸引着年轻用户光顾 。
有数据显示 , 仅今年上半年 , 就有多家主打临期食品的零售品牌获得融资 , 风头一时无两 。
在这股热潮中 , 部分电商平台上出现的新动向引发了网友的关注 。 有读者朋友向懂懂笔记反映 , 有不少商家在网店销售所谓临期商品“盲盒” , 而且名目繁多 , 当两个热点——临期食品遇上盲盒 , 背后究竟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商业逻辑?
买临期食品也要拼手气?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 , 2020年中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 , 超过3万亿元 。 如果按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的1%库存沉淀计算 , 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也已到达了300亿元 。 正可谓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 。
但是太多玩家已经开始盯上了这个市场 , 百舸争流中自然有人想到了新的竞争手段 。
根据网友提供的线索 , 懂懂笔记在几家主流的电商平台上搜索“临期”、“食品盲盒”等关键词 , 找到了不少专门销售临期食品盲盒的商家 。

|9.9元卖爆的盲盒临期食品,背后是什么逻辑?
文章图片
图2/7

与以折扣价购买临期食品的传统方式不同 , 这些临期食品盲盒都是一口价 。 其中价格最低的不到七元 , 最高的大约二十元左右 。 通常只需花上九块九 , 即可购买到所谓的临期食品盲盒 , 而且品牌上都不是无名之辈 。
根据商品详情页的介绍显示 , 消费者通过一口价买到的临期食品盲盒里 , 通常会含有七、八款临期食品 。 至于商品的品类 , 涵盖了薯片、饼干、坚果、方便面、咖啡等等 , 随机组合、随机发货 。
同时 , 还有商家将自己销售的临期食品盲盒定义为“娱乐性购物体验” , 也就是说商品一旦售出 , 不接受任何理由的退换货 。
嗯 , 有内味了 。
作为普通消费者 , 我们看到这些描述都会想问一句:商品保质期到底如何?
显然 , 在商品详情页里 , 没有十分明确的标识、承诺 , 基本上都是语焉不详 。 为了一探究竟 , 懂懂笔记联系到了其中几位食品盲盒商家 。
“保证您拿到手时 , 商品不会超出保质期 , 一般都会剩下一、两个月的时间 。 ”一位商家告诉懂懂笔记 , 由于盲盒的“娱乐性购物体验”属性 , 无论是食品还是保质期限 , 通通都会有一定的随机性 。 因此无法保证所有商品的保质期限都在同样的范围内 , 这些商家唯一能承诺给消费者的 , 便是商品到手不会过期 。
当然 , 万一消费者发现到货的食品是过期的 , 可以申请退还一定的差价 , “随机发货的 , 看你的运气 , 有的买家甚至拿到了(保质期)半年以上的进口零食呢 。 ”
观察这些卖家的评价 , 也证实了相关商家的说法 。 懂懂笔记看到有买家评价 , 自己购买到的临期食品盲盒保质期有长有短 , 最长还剩两、三个月时间 , 而期限最短的 , 只差三、五天就过期 。

|9.9元卖爆的盲盒临期食品,背后是什么逻辑?
文章图片
图3/7

也就是说 , 在购买的盲盒到货之后 , 买家要将其中的临期食品根据所剩有效期的长短 , 分门别类 , 先突击“消化”几天内即将到期的商品 , 再慢慢“品尝”期限较长的 。 与此同时 , 也有买家在评价当中表示 , 有些到货的食品包装上找不到保质期限的标签 。
那么 , 这些临期食品盲盒的销量究竟如何?
从卖家的页面数据来看 , 似乎十分可观 。 在某电商平台上搜索排名靠前的商品 , 几乎都有上万的销量 , 最高的一家接近十万单 。 同时 , 不少食品盲盒的商品评价中 , 多数也有几千则相关评论内容 ,。 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
不过 , 相比起以明码折扣价、明明白白购买去临期食品 , 花这种便宜的“一口价”购买所谓“娱乐性购物体验”的临期食品盲盒 , 真的划算吗?
零食盲盒能以小博大?
“一开始买临期(食品)盲盒 , 也是图个乐子 。 ”
家住深圳八卦岭的雅丽 , 经常在一些主流电商平台上购买临期食品 。 她告诉懂懂笔记 , 最近两年自己几乎没有购买正价的零食 , 有时花几十元购买的临期零食 , 可以吃上两个月 , “感觉确实挺省钱的 。 ”

|9.9元卖爆的盲盒临期食品,背后是什么逻辑?
文章图片
图4/7

前不久她又发现 , 有一些商家在平台上兜售临期零食盲盒 , 价格也比较便宜 。 因此 , 她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花了九块九下了一单 。
在商品详情商家承诺 , 盲盒当中每款商品的正常销售价将不低于五元 。 当盲盒到货之后 , 却让雅丽喜出望外:在一个六号纸箱里 , 沉甸甸地装了十款零食 , 比商家所承诺的数量还多出了三款 。
“我记得有一盒奥利奥、一罐乐事薯片、好几盒大品牌的糖果 , 就是保质期都蛮短的 。 ”雅丽表示 , 相比以往购买的保质期剩下三个月、小半年的临期食品 , 这次买到的盲盒食品保质期最长的一袋不到两个月 , 其他都只剩下一个月、一周甚至是四五天时间 。
一开始 , 她在拆零食之前心里也犯嘀咕 , 担心保质期限所剩无几 , 会有变质的现象 。 结果 , 除了部分临期的饼干出现轻微受潮、变软之外 , 其它零食的风味几乎无变化 , “薯片还挺脆的 , 吃完了之后也没有闹肚子 , 只要在保质期以内 , 感觉问题都不大 。 ”
在她看来 , 临期食品盲盒的性价比要比购买普通临期食品高出了一大截 。 雅丽以自己购买到的盲盒临期零食算了笔账 , 整体下来每一袋零食不到一元 。 其中 , 商品正价最高的是奥利奥饼干 , 将近十七元;其次是乐事薯片 , 一罐也要八元左右 。
如果所有盲盒食品的正价加起来 , 大概要六十元左右 。 加之商品仍在标称保质期之内 , 安全尚有一定保障 , 对于雅丽而言:这次的盲盒购物经历可谓“以小博大”、有赚无赔 。 唯一的美中不足 , 便是牺牲了消费者对于所买零食的选择权 。

|9.9元卖爆的盲盒临期食品,背后是什么逻辑?
文章图片
图5/7

“一切随缘 , 还好吧 , 没有特别难入口的零食 , 运气好的话还能抽到自己喜欢的 。 ”雅丽告诉懂懂笔记 , 临期食品盲盒满足了自己日常对于休闲零嘴的需求 , 同时也节省了一定费用 , 完完全全是“四两拨千斤” 。
小孩子才做选择题 。 临期食品盲盒的出现 , 给了一部分成年人用有限的零食预算实施“全都要”的权利 。 当消费者能以极低的价格 , 购买到正价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商品 , 即便丧失挑选品类的主动权(且ji'jiang 过期) , 也会无脑认可 。
但是 , 我们不要忘记一句老话:买的没有卖的精 。 事实上 , 消费者真的赚大便宜了?
盲盒“临食”蕴含较大风险
“(消费者)买零食盲盒看似赚了便宜 , 其实临期食品(商家)赚得更多 。 ”
聊及临期食品盲盒的话题 , 在浙江金华一家食品电商企业工作的李源(化名)显得很无奈 。 他告诉懂懂笔记 , 尽管自己的东家号称是一家食品企业 , 但实际上并无自有品牌 , 在电商平台上所销售的商品全都是其它品牌的临期食品 。

|9.9元卖爆的盲盒临期食品,背后是什么逻辑?
文章图片
图6/7

两年多下来 , 他在工作中也深谙临期食品、库存食品的清货途径与门道了 。
李源透露 ,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临期食品 ,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的折扣仓 , 都是以极低的价格从食品厂家或者商超收购的 , “通常说 , 保质期只剩下不足一半的食品 , 便是临期食品范畴了 。 ”
也就是说 , 保质期两年的午餐肉罐头 , 只剩不到一年的限期 , 或保质期六个月的泡面 , 只能下两个多月 , 就会从大型商场、超市下架 , 一部分转到第三方电商企业、线下折扣商店 , 以临期的名义进行销售 。
由于食品厂家、商超对于临期的食品均倾向于“统货”方式 , 一次性出售给第三方 , 价格往往都是论吨计算 。 以常见的饼干为例 , 临期“统货”价格约为2200元/吨 , 折合每斤1.1元 。
“有的时候 , 不管什么品牌的饼干、无论剩余保质期长短 , 我们都会混在一起批发回仓库 。 ”李源表示 , 部分临期食品在出售之前 , 工人往往会进行一轮初筛 , 找出所剩期限稍长的 , 如半年 , 四、五个月的食品单独销售 , 价格也稍微高一些 , 大概是正价的一半到三分之二之间 , “淘宝、拼多多上可以挑选、买到的临期食品 , 大部分是这一类的 。 ”
以往 , 挑选品相尚可、剩余保质期稍长的临期零食 , 只要公司能够顺利地以低价出售 , 利润大概会在30% ~ 60%间 。 至于剩下的品相差、销路差、保质期更短的商品 , 公司往往会销毁掉 , “可如今 , 越来越多的商家都将原本应该销毁的临期食品塞进了盲盒 。 ”
在临期食品盲盒的评价当中 , 有不少消费者透露到货商品保质期仅剩下有五、六天 。 对此 , 李源基本上笃定类似的商品是保质期所剩无几、销路较差的待销毁商品 , 如果明明白白放到网店、线下折扣仓 , 铁定是无法销售的 , “说白了就差送去销毁了 , 已经没有成本 , 卖了就是净赚” 。

|9.9元卖爆的盲盒临期食品,背后是什么逻辑?
文章图片
图7/7

或许 , 这些问题都因为盲盒的概念迎刃而解 。 毕竟 , 用户购买盲盒视若认可条款 , 只要食品尚在保质期内 , 便没有任何退换货的理由 , 即便不合自己的口味 , 也只能自认倒霉 , 全靠手气、全凭运气 。
“至于成本 , 盲盒临期销售后只有快递费用 。 所谓成本在早期的销售中已经都赚到手里了 , 那些只剩下一周、几天的零食 , 行业惯例是应该销毁的 。 做成盲盒后 , 利润空间至少会有50%吧 。 ”至于盲盒到货时 , 如何保障食品仍在保质期内 , 李源透露 , 不少商家的做法并不高明 , “一般都是挑保质期剩下十天以上的食品塞进盲盒 , 即便疏忽、快递时间长导致了过期 , 好好跟买家协商 , 给点差价也就没什么大问题了 。 ”
而临期食品盲盒销售页面总是好评如潮 , 背后的逻辑更简单了 。 毕竟 , 购买临期食品的一般都是“价格敏感型”用户 , 只要商家发货时 , 相关商品的数量比承诺时多几样(袋) , 买家通常都会给好评 。
由此可见 , 在“万物皆可盲盒”的商业时代 , 这种以小博大的手段确实成为了商家、企业清库存的利器 。
结束语
从数码消费品、服饰鞋包再到如今的临期食品 , 只要打包成“未知”的盲盒 , 就能卖给消费者 , 甚至有些品类还会卖得很火 。 唯一不同的是 , 食品有相对严格的保质期限 , 临近保质期限的食品 , 安全卫生的风险也在提升 , 加之电商企业仓储条件参差不齐 , 很可能会给类似的临期食品造成二次污染 , 这些都是食品类盲盒最大的隐患 。
正因如此 , 面对低价临期食品盲盒 , 消费者真的要且买且当心 。 避免因贪图一时的便宜吃坏肚子 , 找不到赔偿对象 , 最终得不偿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