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的“特斯拉式”困局:安全与科技应用,哪个是头等大事?


|蔚来的“特斯拉式”困局:安全与科技应用,哪个是头等大事?
文章图片
图1/2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乔雪 杨晓鹤
来源:Tech星球(ID:tech618)
一份讣告 , 揭开了蔚来“寒冷八月”的序幕 。
在沈海高速上 , 一辆蔚来ES8在行驶113分钟后 , 不慎撞上了高速公路左侧道路上的桩筒和作业车辆 , 31岁的企业家林文钦身亡 。 据公开报道的车主亲友描述 , 事发时林文钦使用蔚来辅助驾驶功能NIO Pilot(Navigate On Pilot 领航功能)的行驶里程为72公里 , 占总里程的84.7% 。
而在两周前 , 蔚来已经陷入舆论风波 , 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大道 , 一辆蔚来EC6在高速行驶期间 , 撞击隔离石墩后车辆起火自燃 , 驾驶员不幸身亡 。 两起事故具体原因 , 警方尚在调查当中 。
大洋的另一端 , 电动汽车的翘楚特斯拉也并不太平 。 才在美东时间周日发布了被马斯克和特斯拉迷寄予厚望的FSD Beta 9.2版本 , 两天后 , 就迎来了美国政府介入对特斯拉自动驾驶(Autopilot)的全面调查 , 调查范围广至2014年初到2021特斯拉在美销售的76.5万辆汽车 , 包含特斯拉销售的Model S、Model X、Model 3和 Model Y所有主力车型 。
这让人不禁疑惑 , 智能电动车进化过程中事故不断 , 特斯拉和蔚来等造车新势力是否有夸大智能驾驶落地的嫌疑 , 拨开智能驾驶美好愿景的“面子”后 , 实际仍是无法堪用的“里子”?
是时候正视“美好的”智能驾驶了?
2016年5月 , 美国佛罗里达州 , 一辆Autolipot状态下的特斯拉Model S与正在转弯的白色半挂卡车发生碰撞 , 钻进了卡车货柜下方 , 驾驶员不幸身亡 。 这是特斯拉在“自动辅助驾驶”功能下 , 发生的第一起已知的导致死亡的事故 。
随后在美国洛杉矶、得克萨斯 , 中国台湾地区的高速上 , “特斯拉自动驾驶”车祸致死案相继发生 , 直到同样的悲剧又在蔚来车主上重演 。
从电动车这一“新物种”问世以来 , 特斯拉CEO马斯克就称得上自动驾驶前行路上的“头号拥趸” 。
2018年 , 特斯拉才推出Auto Pilot 2.0系统 , 马斯克就对自动驾驶展现出过分乐观的期待 , 认为两年后就会大规模普及 , 并声称具有“完全自动驾驶能力”FSD (Full Self Driving)9.0将要推出 。
如今 , 3年过去了 , 才刚刚见到FSD 9.0的beta版 , 马斯克曾经期许的“两年内让司机可以在车内睡觉”还未能实现 , 他自己也向自动驾驶低下头来 , “Beta 9解决了大多数已知问题 , 但会有未知问题 , 所以请保持警惕 。 对于特斯拉而言 , 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 。 ”
但有一点商业动机没错 , 为了继续抬高自动驾驶的身价 , 马斯克放过豪言 , “自动驾驶车价值超普通车10倍 , 没自动驾驶的车就像马” , 这也是特斯拉乃至一众中国的造车新势力颇为笃信的 。
“自动辅助驾驶”无疑是把新能源电动汽车 , 推向更高科技感的又一飞翼 。 可以看到 , 清一色的国内电动车企都把这项技术视作标配 , 蔚来的NOP、小鹏汽车的NGP , 或者理想的自动驾驶 , 都被各家销售在卖车时当作展示的核心卖点 。 而据理想汽车早前发布的招股书显示 , 理想首款基于X平台的全尺寸SUV将于明年发布 , 并称将标配L4级自动驾驶 。
“自动辅助驾驶”的确是不错的营收项 , 特斯拉FSD功能由原先的预先支付1万美元购买 , 改成了车主可以以每月199美元的价格订阅FSD套餐 , 迎来了资本市场的再次认可 。 FSD被分析师和券商们认为未来的市场价值将达到8500亿美元 , 会超过目前整个特斯拉市值 。
而小鹏的2021年Q1财报中也首次将XPILOT软件计入营收 , 创收8000万元 , 这也被视为商业模式升级 , 整体向好 , 向更高毛利冲击的起点 。 蔚来的领航辅助驾驶系统NIO pilot选装率达80% , 也被看作未来可能会具备软件变现的车主群体 。
在蔚来车主的事故后 , 一向绝不落下热点的威马创始人沈晖谈及自动驾驶 , 认为“L2 级别责任在驾驶员 , L4 以上级别自动驾驶功能 , 操作主体是车辆本身 , 责任主体归属主机厂 。 ”并且又宣传了下自家的 L4 级别无人驾驶功能 , 因为选择了高频停车场景 , 环境封闭、相对低速 , 所以安全性更高 。 但他可能忘记了 , 威马新款车W6的宣传口径上写的是“国内首款无人驾驶量产车” 。

|蔚来的“特斯拉式”困局:安全与科技应用,哪个是头等大事?
文章图片
图2/2

“L4级别”“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当这些闪烁着科技与智慧结晶的词汇 , 向消费者袭来时 , 一向处于劣势和没那么懂行的消费者 , 不仅会模糊“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的内核 , 也无暇区分某些场景下的 L4功能和真正实现 L4级别的自动驾驶之间的巨大鸿沟 。
无论蔚来还是其他智能车企 , 都对目前智能行驶技术的缺点谈及过少 , 很多人并不知道蔚来的NIO Pilot系统无法识别雪糕筒(路障) , 以及停驻在前方的障碍物 , 比如动物、行人、摩托车等 。 简而言之 , 目前蔚来等车企的自动驾驶技术 , 对静态物体几乎无法识别 。
这让人不免再次想到 , 因为“特斯拉杀人”而免职的华为原智能驾驶产品部部长苏箐 , 曾说过“如果我们的自动驾驶变得更高级 , 一开始他们会完全不信任 , 一旦试过觉得很好后就会非常非常信任 , 这其实就是出事故的开始” 。
被夸大的科技 , 因为不可避免的故障率 , 和人类社会开始有了“血的代价” , 在一次次的事故背后 , 不仅仅是蔚来、特斯拉一两家企业的问题 , 而是整个新能源车包括自动驾驶行业 , 对“明天”的太过于乐观 , 以及对当下问题和后果的重视不足 。
蔚来的流年 , “蔚小理”的变局
在经历过2019的至暗时刻后 , 蔚来在2020年迎来转身 , 不仅股价涨幅达到了1400% , 还在全年累计交付了43728辆车 , 这些数据冠绝国内造车新势力 , 让“蔚小理”蔚字当先 , 也说明着蔚来的未来想象空间 。
然而 , 流年也是转瞬即来 。 在自动驾驶事故之前 , 蔚来就或多或少已经呈现出了竞争疲态 , 新造车势力中格局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
销量 , 无疑还是横亘在造车新势力面前一道巨大的门槛 。 而“破万”就像是一标尺线 , 谁能越过 , 就能跑得更快一些 。 但在上半年的造车新势力答卷里 , 没有一家能越过这道坎 , 蔚来、小鹏、理想三家最高的单月销量也仅仅止步8000左右 , 距离1万还有差距 。
其中 , 理想在经过5月短暂的滑坡后 , 7月交付8589辆 , 首次站上“新造车三杰”交付量第一的位置 , 挤下了在这个位置一直稳坐的蔚来 , 这也是让外界口中的“蔚小理”要变天 。 其实 , 短暂的单月销量浮动并不足说明问题 , 但背后的一个走势是 , 蔚来的变化太少了 。
首先 , 是车型的扩展上 , 小鹏有G3、P7还有即将交付的P5 , 理想虽然有一款理想one , 面对消费者选择受限的下滑趋势 , 但很快意识到问题 , 立即推出改款车 , 也迎来了销量突破 , 还拿下了单款车的销冠 。 而蔚来虽然有ES8、ES6、EC6 , 都布局在中大型SUV , 以及和ES6区分度并不明显的EC6 , 都让大众失去了新意 。 整个2021年 , 蔚来是没有唯独没有推出新款车型的“造车新势力” 。
蔚来CEO李斌曾说过 , 蔚来不会降价是为了给老客户情感照顾 , 有车主告诉Tech星球 , 自己的车遭遇了事故 , 蔚来不仅全程帮助走理赔服务 , 在车主没有车开的这段时间 , 蔚来还一天向客户赔付300多元用于日常打车 , 还主动帮客户借来车开 。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 , 正是这样“车界海底捞”的名声 , 为蔚来赢得一众车主的心 , 也把老车主牢牢拴在蔚来的圈子里 , 蔚来当然不想自己的车主被称为“韭菜” 。
但与此相反的是 , 特斯拉不在乎 , 特斯拉的鲶鱼效应还在继续发挥作用 , Model 3和 Model Y两款主力车型7月再次降价 , “价格屠夫”的策略虽然粗暴 , 却让特斯拉坐稳了销量的“铁王座” , 截至7月 , 特斯拉累计销量已超20万台 。
遥遥领先的销量和持续控制成本降低售价的能力 , 对国内造车新势力不仅是刺激 , 更是冲击 , 而蔚来基于NT2.0的新一代产品新车型ET7要到明年一季度才能交付 , 对“没有降价空间”的蔚来冲击更大 。
蔚来汽车事故发生后 , Tech星球观察到 , 在蔚来社区 , 不少车主呼吁大家理性看待 , 等待官方调查结果 , 也有原本没有选装NOP的车主告诉Tech星球 , 这次事故对于蔚来选装不太会受影响 。
但没能感受过蔚来服务的潜在消费者 , 可能心里在打鼓 。 一位才下订单不久的消费者王女士 , 便在社区感概 , “看到新闻心理不好受 , 我是不是定错了?”这一困扰对于可能想尝试蔚来、或其他造车新势力的消费者 , 都是笼罩在心头的一团阴霾 。
蔚来的服务至上理念 , 在遇到事故时 , “铁粉拥趸”的脆弱性显露出来了 。
蔚来难走出特斯拉的困局?
7月7日 , 小鹏汽车在港股上市 , 募资超过140亿港元 , 一个月后的8月12日 , 理想汽车回港敲钟上市 , 募资净额约为 116 亿港元 。 尽管小鹏和理想回港二次上市当天 , 都经历了破发的窘境 , 但是募资的资金还是实打实的 , 蔚来想必也会羡慕 。
无论销量还是对待资本市场 , 竞争抢跑都是新造车共同的心态 。 成长中的“蔚小理” , 也开始经历特斯拉经历的种种 。
2006年7月 , 特斯拉正式推出Roadster跑车 , 这款车让特斯拉经历了重大波折 , 量产前2月 , 这款车的2级变速箱还没有研发完毕 , 整个产品管理失控 , 费用超标 , 预订的消费者纷纷取消订单 , 这些也直接导致特斯拉创始人艾伯哈德被免去CEO职务 。
相比较来说 , 李斌在2019年也曾经历这样的至暗时刻 , 当时蔚来资金链几乎濒临断裂 , 迫不得已裁员缩减开支 。
庆幸的是 , 蔚来没有换掉操盘人李斌 。 合肥政府施以援手后 , 蔚来也终于走出了资金链危机 。 特斯拉当年也是靠丰田与戴姆勒公司的战略投资 , 以及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 才最终走出了险些夭折的困境 。
2013年 , 特斯拉的高端车型 Model S成为首个爆款 。 当年在中大型豪华车的市场占有率 , 已经超越了宝马7系和奔驰S级 , 成为同系市场第一的品牌 , 这时特斯拉的安全危机也开始凸显 。
2013年 , 特斯拉在6周发生3次起火事件 , 每次起火事件 , 特斯拉的第一时间声明:“目前无法确定起火原因与电池有关 。 ”但市场上对新能源车的疑虑 , 也在逐步加深 。
近期 , 蔚来汽车交付量首破2万辆 , 李斌在一次直播中提到 , 蔚来汽车4月份平均的销售价格超过43.7万元 , 比宝马、奥迪的平均价格都要高 , 而且根据第三方统计的车险数据 , 蔚来4月份上车险的数据 , 也超过了宝马、奔驰部分竞品车型的总和 。
在赶超奔驰宝马之际 , 蔚来也经历过多起涉及电池问题的安全事件 , 2019年就集中爆发4起事故 。 同年6月 , 蔚来决定召回ES8电动汽车 , 共计403辆 。
2021年 ,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也频出问题 , 无法识别“广告牌”、“撞上停在道路边的警车” , 一系列低级问题导致的事故 , 也导致美国政府在近日开启对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全面调查 , 自动驾驶的这项技术的争议甚嚣尘上 。
如今 , 蔚来也因为自动驾驶技术事故而陷入风暴中 。 于是一场科普开始 , 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 。 然而 , 这对未来的警示远远不够 , 如何进一步防止生命成为技术进化道路上的悲剧代价 , 还需要车企做更多制度保护 , 限制辅助驾驶速度以及增加更多维度的安全技术 。 对安全的重视如何大过对技术的激进应用 , 经历过深刻惨痛教训的科技巨头 , 才是学习的对象 。
【|蔚来的“特斯拉式”困局:安全与科技应用,哪个是头等大事?】智能车迭代时代的洪流中 , 努力避免生命的悲剧 , 才是蔚来等新造车企业的头等课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