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周绮涵 IT桔子
来源:IT桔子 作者:周绮涵 编辑:Judy
距离阿尔法狗横扫人类围棋选手已经过去 5 年了 。 那几场战役之后 , 人工智能从学术届、从高科技公司中出圈 , 走到了更多大众的认知中 。
此后围绕 AI 的探讨、研发、应用、创新创业曾轰轰烈烈的火热了两三年 。
2017 年 , AI 首次被写入全国政府工作报告:「我国确定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 , 并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 。 」
这次我们从参与 AI 公司创业的人来看 , AI 创业者的学术、职业背景都是怎样的?
IT 桔子已知数据显示 , 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公司的创业者共计有 7236 位 。
文章图片
由上表可知 , 在 2010 年之前 , 人工智能仍是极少部分人能接触、参与的领域 , 每年新增的 AI 创业者几乎都在百人以下 。
2011-2015 年我国 AI 公司创业者人数呈陡峭上升趋势 , 2015 年 AI 创业人数达到顶峰值 1325 人 , 2015、2016、2017 年创业人数都在高位 。 到 2018 年 , 新增 AI 公司同比下降 40% , 并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 到了 2021 年上半年 , 在 AI 领域出来创业的仅有 13 人 。
2015 年国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大环境 , 给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人工智能也将成为供给侧改革的创新驱动 。 同年 , 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
而 2018 年至 2021 年期间 AI 领域创业者人数逐年下降 , 这一方面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投更趋于理性化相关 , 创业者和投资人持更加严谨的态度看待 AI 技术创业热潮 。 仅有优秀的团队、不错的技术实力 , 也不足以支撑一个 AI 项目能够找到应用场景、找到买单者 。 另一方面 , 2018 年之后一级市场投融资整体趋冷 , 资本更倾向于投资已经跑出来的头部公司 , 而对于初创企业来说 , 融资门槛变得过高 。 前期需要资本融资支撑的 AI 创业 , 变得更加困难 。
接下来我们分析现有的七千多位 AI 创业者大概是怎样的画像 。
文章图片
IT 桔子数据显示 , 我国 AI 领域创业者们曾就读过的院校中 , 位列前二十名的高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 培养 AI 创业者最多的前 20 名院校中 , 有 13 所为国内 985 高校 , 4 所海外学校 。 其中 , 清华大学位列榜首 , 人数达到 288 人 , 遥遥领先 。 北京大学居第二 , 人数为 162 人 , 上海交大有 119 位 。 仅前三所高校 AI 创业者超过了百人 。
排名靠前的高校要么为综合性顶尖大学 , 要么为理工科传统强校 。 在没有「人工智能专业」之前的那些年 , 有计算机软硬件、概率与统计、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深度学习、机器人设计等相关专业背景的学子更容易在日后进入 AI 创业领域 。
北京国双科技 GridsumCEO 祁国晟于 2006 年 7 月毕业于清华大学软件学院 , 其间创办了清华大学软件产业协会 , 参与清华同方多项互联网项目的管理和实施工作 , 并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自然语言组实习 , 参与微软下一代企业内部搜索引擎的开发工作 。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大数据的分析处理和信息挖掘 , 提供基于数据分析的在线业务优化、电子政务、新媒体以及电信运营等技术解决方案 。 于 2016 年 9 月正式登陆纳斯达克上市 。
第四范式 CEO 戴文渊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 第四范式是一家人工智能独角兽 。 戴文渊曾是百度凤巢系统的负责人 , 还曾在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担任 Principal Researcher 。 他是人工智能全球顶尖 AI 学者 , 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提出迁移学习基本理论框架及主要算法方向 , 在迁移学习领域学术影响力排名世界第三(数据根据 Google Scholar), 研究成果被收录至全球最经典数据挖掘大学教材《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他还撰写了剑桥大学 AI 丛书《Transfer Learning》、中国高校大数据课程教材《大数据建模方法》 。
当然 , 以上很多高校在人工智能概念和应用前景更为明晰的这几年 , 均加强了在 AI 领域的学术研究投入 。
2018 年 6 月 28 日 , 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宣布成立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 依托清华大学优势学科 , 以未来人工智能的原创性基础理论为发力点 , 力求在探究智能本质的基础上 , 产生人工能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上的颠覆性创新成果 , 着力打造具有清华特色影响力的基础性、源头性的新高地 , 积极推进大跨度学科交叉融合 , 积极推进大范围技术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的融合 。 张钹院士担任新研究院的院长 , 学术委员会主任由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院院长姚期智担任 。
2019 年 4 月 27 日 , 北京大学于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召开科技创新大会会上宣布成立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是北大建设世界一流智能学科、服务国家人工智能重大战略、培养智能学科一流人才的主要支撑平台 。 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数理基础和认知科学基础、智能感知、机器学习、类脑计算、人工智能治理以及智能医疗、智能社会等方面 。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黄如担任人工智能研究院首任院长 。
2017 年 5 月 28 日 ,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技术学院成立 。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技术学院是中国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首个全面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新型学院 。 人工智能技术学院聚焦于人工智能领域核心科学和关键技术 , 面向国际学科前沿与社会发展需求 , 致力于形成科研、教育、产业深度融合 , 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互补 , 专业化培育与定制型培育结合的教育科研体系 。
2018 年 1 月 18 日 ,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成立 。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将重点开展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技术、人工智能芯片与系统构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 致力于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 , 凝聚不同学科的优秀人才 , 积极培育多学科、跨学院、有特色的研究团队 , 促进优秀成果的产出 。
文章图片
根据 IT 桔子数据 , 2011 年至 2021 年间清华大学基本都位于历年榜首的位置上 , 仅在 2014 年曾被北京大学超越 , 2021 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超越清华成为孕育 AI 创业者的第一高校 。 2021 年上半年 , 有 1 位北大毕业生、3 位北航毕业生、2 位中科大毕业生创立了 AI 公司 。
文章图片
如果将所有高校背景做个划分 , IT 桔子发现有将近 50% 的 AI 领域创业者出自国内 985 高校 , 将近三成的 AI 领域创业者有海外留学背景 。 AI 创业更需要过硬的技术和前瞻的视野 , 对于创业来说门槛更高 , 相对地会要求创业者更高、更丰富的学历、学术背景 。
培养我国众多 AI 创业者的海外高校实力不容小觑 。 如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 , 都位列创造 AI 创业者高校前茅 。
另外 , 除去 985 高校、海外高校 , 国内非 985 高校也培养了不少优秀的 AI 创业者 。
何小鹏是小鹏汽车创始人、董事长 , UC 优视公司联合创始人 , 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 。 小鹏汽车是一家智能汽车设计及制造商 , 也是融合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前沿创新的科技公司 。 致力于通过自主研发、智能制造 , 为用户创造更美好的出行生活 。 2021 年 7 月 , 小鹏汽车在港交所上市 , 开盘涨 1.82% , 发行价 165 港元 , 总市值 2842 亿港元 。
董骏曾就读于云南大学 , 是 PINTEC 品钛、积木盒子联合创始人 。 有 5 年华尔街跨国银行经验 , 曾就职于以色列最大银行 BANK HAPOALIM 任结构投资经理 , 管理超过 40 亿美元的资产;2008 年回国创业创立了恒信悦华 Credit Heng , 用不到 5 年的时间做成了云南最大的融资担保公司 。 品钛(PINTEC)是一家金融科技赋能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 于 2018 年 12 月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 。
文章图片
英才辈出、人才云集的 AI 创业领域 , 能够成为独角兽公司的企业管理者曾就读过的名校中 , 排名前五的为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斯坦福大学、中国科学院 。 另外 , 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也在前十名当中 。
对比所有 AI 创业者的高校背景 , 创造 AI 独角兽的创业者高校背景前十名没有变化 , 但是相对排名有所变化:上海交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进入前三的行列 , 北京大学却排到了第六名;斯坦福大学进入前四名 , 浙大、复旦下降到了第八、第九名 。
其中 , 斯坦福大学的海归学子跻身 AI 独角兽创始人前四 。
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 (SAIL) 自 1962 年成立以来 , 一直是人工智能研究、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卓越中心 。 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为研究合作和创新提供了许多机会 , 致力于在发现和创造力的氛围中推进知识和培养学习 。 SAIL 的教师进行世界级的研究 , 并因与工业和商业界发展伙伴关系而得到认可 。 建设了关于人工智能所有领域进行开创性研究的不同小组 , 包括机器人学、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视觉和学习、基因组学、医疗保健、人工智能的社会影响 , 以及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认知和神经科学 。
地平线的余凯、禾赛科技的 CTO 向少卿、小马智行的彭军等均曾就读于斯坦福大学 。
文章图片
IT 桔子数据显示 , 培养人工智能领域创业者最多的公司有百度、微软、阿里巴巴、腾讯、华为、IBM、Google、盛大、HP 惠普、英特尔等公司 。 其中 , 百度位列榜首 , 为其工作过的 AI 创业者共有 140 人;微软位列第二 , 共有 130 人;阿里位列第三 , 共有 103 人 。 腾讯、华为跻身前五 。 可见 , BAT 和微软在扩大自身版图的同时也默默地为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百度可谓中国最早投入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科技公司之一 , 目前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玩家 。 在麻省理工发布的「全球十大突破科技」榜单活动中 , 从 2016 到 2018 年 , 百度曾连续 3 年分别以「语音接口」「人脸识别」「实时语音翻译」入围榜单 , 可见其研发水平之高、研发范围之广 。
在加快研发脚步的同时 , 百度还牵头参与高校人才培养 。 百度持续联合政府、企业、高校等社会各界力量加快「产教融合」脚步、推动 AI 人才培养 。 凤凰网数据显示 , 百度目前已培养 100 万 AI 人才 , 未来还将培养 500 万 AI 技术与产业人才 。 百度致力于开放赋能高校人才培养 , 以产业行业人工智能应用为导向 , 深化产教融合模式 , 为 AI 人才提供优渥的成长环境 。
【数据|中国 AI 创业者人群画像:清华、百度、微软是绕不过去的标签】邓侃 , 曾担任百度搜索高级总监 , 现任医渡科技联合创始人、CTO 。 他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 , 专业从事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 , 曾参与创办信银振汇 , 还曾担任百度搜索高级总监、Oracle 主任架构师等职务 。 医渡科技是一家专注大数据医疗的科技公司 , 致力于与医疗机构共同建立「医疗大数据」平台 , 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 , 对医疗数据进行集成、挖掘、利用 , 辅助开展新型临床、科研、医院管理等服务 。
王劲 , 曾任百度高级副总裁 , 2015 年 12 月创立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 , 任事业部总经理 。 现在为景驰科技 CEO , 致力于创造领先的 L4 自动驾驶技术 。
1998 年 11 月 5 日 , 微软公司投巨资在北京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 并于 2001 年 11 月 1 日将其正式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 (MSRA) 。 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微软公司在海外开设的第二家基础科研机构 , 也是亚洲地区第一家基础研究机构 。 除了微软自身在自然语言、图像处理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外 , 微软亚洲研究院为中国市场培养优秀的创业者做出了巨大贡献 。
仅 AI 独角兽公司中 , Momenta 的曹旭东、百度昆仑的欧阳剑、云从科技的周曦、商汤科技的徐立、出门问问的李志飞、创新奇智的徐辉等均有微软工作经历 。
2013 年 , 阿里开始筹备 iDST , 等到 AI 风口在 2015 年前后兴起 , 阿里已经储备了相当分量的 AI 人才;2017 年阿里组建达摩院 , 全面启动人工智能全领域布局;目前 , 阿里 AI 在国际顶级技术赛事上获得了 40 多项世界第一 , 入选了近 400 篇国际顶会论文 , 并落地到各行各业 。 阿里曾公布过其人工智能调用规模:每天调用超 1 万亿次 , 服务全球 10 亿人 , 日处理图像 10 亿张、视频 120 万小时、语音 55 万小时、自然语言 5 千亿句 。
陈燎罕曾先后任阿里巴巴运营总监 , 云 OS 运营总监以及淘宝无线 O2O 项目联合创始人 。 现为杭州涂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 。 涂鸦智能是一个全球化智能平台,「AI+IoT」开发者平台, 也是世界排名前列的语音 AI 交互平台, 连接消费者、制造品牌、OEM 厂商和零售连锁的智能化需求, 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人工智能物联网的解决方案 。
文章图片
根据 IT 桔子数据 , 近十年中 , 2014、2015、2016 年是这些创业者们跳出大公司的温床、闯入创业大潮的全盛时期 。 2016 至 2021 年人数在逐年下降 。
2011-2014 年 , 培养我国 AI 创业者最多的公司是微软;2014-2019 年 , 百度接替了微软的位置 , 成为中国 AI 创业者的黄埔军校 。 2019-2021 年 , 微软、阿里巴巴、腾讯等不相上下 , 但每年也只有零星一两个 AI 新公司公司成立 。
文章图片
据 IT 桔子数据显示 , 曾在百度供职的 AI 创业者所开创的公司中 , 获融资比例高达 80% 。 在获得融资的个公司中 , 其中 18% 获得天使轮投资 , 32% 已获得 A 轮融资 , 18% 已获得 B 轮融资 , 15% 已获得 C 轮融资 。
文章图片
据 IT 桔子数据显示 , 曾在清华就读的 AI 创业者所开创的公司中 , 16% 获得天使轮投资 , 39% 已获得 A 轮融资 , 14% 已获得 B 轮融资 , 11% 已获得 C 轮融资 。 另外有 5% 的人工智能公司已获得 IPO 上市资格 , 3% 的人工智能公司已获得新三板上市资格 。
已 IPO 的清华系 AI 公司相关创始人包括北京国双科技 Gridsum 的 CEO 祁国晟、小鹏汽车创始人夏珩、宝德股份董事长赵敏、中科创达 CTO 段志强、海目星 Hymson 董事长赵盛宇、金力永磁董事长蔡报贵 。
附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_原题《中国 AI 创业者人群画像:清华、百度、微软是绕不过去的标签》
阅读原文
推荐阅读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苏宁|小门店里的暖心事,三位创业者的雪域坚守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选型|数据架构选型必读:2021上半年数据库产品技术解析
- 殊荣|蝉联殊荣!数梦工场荣获DAMA2021数据治理三项大奖
- 数据|数智安防时代 东芝硬盘助力智慧安防新赛道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