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那么多年,都不知道它到底叫啥?牛:你礼貌吗?( 三 )


和牛——日本“国宝”
和牛属于普通牛 , 是日本自1956年起改良牛中最成功的品种之一 , 因其主要毛色为黑色 , 也被称为日本黑牛 。 作为全世界公认的最优秀的肉用牛种 , 大名鼎鼎的“雪花牛肉”就是其注解 。 之所以称为“雪花牛肉” , 是因为和牛肉拥有丰富的大理石斑纹肌间脂肪 , 分布细致均匀 , 形似雪花 。 其巨大的潜在价值 , 被日本视为“国宝” 。

|吃了那么多年,都不知道它到底叫啥?牛:你礼貌吗?
和牛极高的经济价值也吸引了大批科学家对其肉质遗传基础进行探讨 。 已有研究表明 , 由于遗传背景不一致 , 同一个基因在不同品种中对肉质的影响力是有很大差异的 , 再加上多基因微效的遗传结构特征 , 极大地增加了解析和牛肉质性状遗传基础的难度 。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 这一谜团将慢慢被科学家们解开 。
大额牛——独立的物种
大额牛又名独龙牛 , 因其额部相对较宽平而得名 , 是中国半野生半家养的珍稀濒危物种之一 , 已被列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 大额牛是所有家牛中体型最大的 , 通常为半驯化的生活状态 。 大部分牛都是低头啃食地表的草本植物 , 因此产生了“老牛啃地皮——耷拉着脑袋”的歇后语 , 但是大额牛的食物来源通常是长得较高的树叶 , 因此它的进食方式反而比较像长颈鹿 。 生活在东南亚的巴厘牛也是类似的进食方式 。

|吃了那么多年,都不知道它到底叫啥?牛:你礼貌吗?
大额牛的染色体数目2n=58 , 介于普通牛2n=60和印度野牛2n=56之间 , 因此早前认为大额牛可能是普通牛和印度野牛的杂交种 。 现在已有分子证据表明大额牛之所以相较于普通牛少了一对染色体 , 是因为2号染色体和28号染色体发生了罗伯逊易位融合(又称着丝粒融合) , 因此大额牛是一个独立的物种 。
大额牛也以肉质细嫩而著称 , 不过它的细嫩不似日本和牛般缘于高肌间脂肪含量 , 而主要依赖纤细的肌纤维和高系水率 。 因此 , 过去在日本和牛中鉴定出来了众多与肉质细嫩相关的分子标记 , 并不适用于大额牛的分子育种指导 , 对其肉质性状遗传基础的探讨依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 虽然大额牛生长速度快 , 但是由于它的初育时间比普通牛晚三四年 , 因此一直没能得到大力推广 , 主要分布地始终局限在缅甸北部、不丹东部、孟加拉国、印度东北部以及中国云南的怒江和独龙江一带的崇山峻岭中 。
家牛基因的“升级进化”
虽然家牛来自不同的牛属物种 , 但是它们之间杂交的后代是可育的 , 通过“借鉴学习” , 可以快速改良优化表型性状 , 为家牛畜牧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例如瘤牛的驯化时间较长 , 通过和瘤牛杂交 , 大额牛获得了瘤牛的SYN3基因型 , 巴厘牛获得了瘤牛的SEPT5基因型 。 这些基因很可能帮助大额牛和巴厘牛的神经系统发生变化 , 从而快速“升级进化”适应驯化环境 。 通过借鉴瘤牛7号、1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型 , 非洲的家牛获得了耐热 , 以及抗虫媒传播的东海岸热等疾病的能力;而西非撒哈拉南部地区普通牛CARD11基因型的扩散 , 也让杂交牛抗锥体虫病的能力显著提升 。 类似地 , 藏黄牛也通过杂交 , 获得了牦牛缺氧适应基因的基因型 , 从而快速适应了高原低氧环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