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技术经济特性及“活化效应”( 二 )


三是替代性 。 需要注意的是 , 人工智能可以实现对劳动要素的直接替代 。 从简单工作到复杂工作 , 人工智能将持续发挥替代效应 , 在作为独立要素不断积累的同时 , 可以对其他资本要素、劳动要素进行替代 , 其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也由此不断强化 。
四是创新性 。 生产自动化能够实现对一些高强度、高难度的持续劳动进行替代 , 而人工智能之所以引起人们对就业前景的担忧 , 是因为其能够实现对人类脑力工作、创造性活动的替代 。 当下 , 人工智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发现及筛选、材料识别及模拟等科研活动 , 更是在金融、数字建模、应急救援、音乐绘画等领域被广泛赋予分析决策甚至是创造创新的权利 , 展现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来自人类头脑之外的创造力量 。 人工智能的创新性可以生产出“额外”的知识 , 增加人类整体智慧总量 , 从而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率 。
人工智能既具有一般通用型信息通信技术所具有的渗透性与替代性特征 , 同时还具备与各经济要素协同配合提升经济效率的协同性特征 , 以及替代人类脑力工作的创新性特征 。 具备了以上特征的人工智能可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
一方面 ,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具备扩张增长效应 。 作为一项系统性较强的数字技术 , 人工智能应用的实现离不开技术研发、软硬件开发、算法模型训练、具体场景应用等一系列环节 , 从而催生了一系列产业 , 有着完备的产业链条 , 其产品和服务涵盖了从上游研发到下游应用的各环节 。 需要看到 , 人工智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的路径之一 , 就是人工智能核心产业的扩张增长效应 。 人工智能具有与生产生活应用更高的融合度 , 可以快速响应具体问题 , 根据不同的场景生态提供应用方案 。 不断增长的应用需求使得人工智能产业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 , 同时也促进了基础信息技术产业的壮大 。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的扩张增长符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向 , 其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也不断强化 。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技术经济特性及“活化效应”】另一方面 ,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赋能 , 促进不同产业的融合发展 。 人工智能具备渗透性、替代性、协同性、创新性 , 能通过输出智能化设施、智能化方案 , 对已有产业进行智能化改造 , 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 通过提质增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 在农业领域 , 人工智能融入农业生产、物流等环节中 , 实现农业生产的无人数控、基于数据分析的生产决策、智能农业机器人的精准执行等;在工业领域 , 人工智能基于不同工业行业的产业特征提供生产服务的精准升级 , 既能够在生产端实现冗余资产的发现切除、错配资产的优化调整、闲置资产的重新激活 , 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 , 又能够在消费端实现对用户需求的快速响应、精确匹配、个性定制 , 充分释放消费端潜力;在服务业领域 , 人工智能早已应用于金融、旅游、物流、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 , 其中在金融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较为丰富 。 如今 , 人工智能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供应链、交通物流、工业互联等领域 , 在工业、农业、金融、公共安全等行业逐步构建起多样化行业技术服务及解决方案平台 , 提供相对通用的行业应用服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