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瞭望 | 中国信息通信的脊梁人才出自这所学校——专访北京邮电大学校长乔建永( 三 )


四是产教融合 。 我们不断加强学校、企业、政府等多主体协同 , 促进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 。 2017年以来 , 我们已获得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120余项 , 其中“基于腾讯开放开源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项目 , 获2018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优秀案例 。 该项目通过将腾讯云人工智能、微信小程序等技术与专业导论课相结合 , 促进了大一新生对新工科的认知、体验和创新 。
坚持“四个面向”服务网络强国战略
《瞭望》:北邮如何做到更好地服务“四个面向”?
乔建永: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 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 是北邮的追求 。
近年来 , 我们有一批核心技术在中国天眼、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控制系统、探月工程、中国空间站等多个国家工程项目和关键领域中得到应用 。
以2020年为例 , 我们获批牵头8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 师生科研团队承担并圆满完成嫦娥五号表取采样机械臂任务规划与仿真验证保障工作 , 进一步提升了北邮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能力 。 我们还新立项科研项目1200余项 , 竞争性科研经费比2019年增长20% , 科技成果获奖37项 。
《瞭望》:在服务网络强国战略上北邮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乔建永:北邮是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 具有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和网络空间治理研究的良好基础和优势 。 2017年 , 我们的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 这两个学科也是信息领域的核心学科 , 具有“驱牵互动、纵向贯通”的效应 , 是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 。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 , 北邮的信息与通信工程被评为A+学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被评为A类学科 。 计算机科学首次在ESI这一世界评价大学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的重要指标中进入前1‰ 。
《瞭望》:当前全球各国正加紧推进6G技术研发 。 你如何看待6G赛道?
乔建永:5G投入商用以后 , 国内外兴奋点开始转向6G , 但是6G是什么、6G与5G的关系是什么等基本问题才刚刚开始研究 。
5G实现了通信性能的大幅度提升 , 但在全方位、立体化的多域覆盖、空天及海洋通信方面存在不足 , 难以满足更深更广的智能通信需求 。
6G将是5G发展到巅峰和绝境之处的大突破 , 绝不是在5G基础上简单做加法 。 北邮目前正按国家重大需求的牵引路径 , 探索6G技术的研发方案 。
最近 , 北邮同相关企业合作 , 在国内首次完成低轨宽带通信卫星与灵巧5G专网的互联互通实验 , 构建了首条匹配6G低轨宽带卫星的5G骨干网络 。 这一网络代替了需要预先铺设的地面光纤 , 解决了异地专网通信对地面光纤基础设施的依赖问题 , 实现了低轨卫星网络与地面5G专网的互联互通 , 迈出了实现极地深蓝、深海远海、应急维稳、抗震救灾等场景通信服务的重要一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