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瞭望 | 中国信息通信的脊梁人才出自这所学校——专访北京邮电大学校长乔建永( 四 )



专访|瞭望 | 中国信息通信的脊梁人才出自这所学校——专访北京邮电大学校长乔建永
文章图片

北京邮电大学沙河校区校门由多个二维码组成 , 成为校园标志性建筑之一 北京邮电大学供图
聚焦国家重大需求争创世界一流大学
《瞭望》:北邮的“双一流”建设推进得怎么样?
乔建永:我们已全面超额完成“双一流”首轮周期建设任务 , 达到了预期目标 , 成效突出 。
比如 ,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3个专业顺利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代通信技术”等13门课程被评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新增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等 。 我们还承担了一批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 , 多项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项目 , 牵头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 。
应该说 , 在“双一流”建设牵引下 , 北邮的人才培养改革步伐迈得更大了 。 特别是近几年 , 我们根据国家发展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前沿领域和未来发展的国际趋势 , 谋划和调整了专业方向 , 优化了专业布局 , 先后成立了多个新学院 。
这些学院普遍起点更高 , 时代特征更强 , 学校对其寄望也更大 。 比如 , 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于智能科技日益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的背景下 , 我们希望把它打造成为北邮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 , 让它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等各方面都走在前列 , 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增添新动能 。
《瞭望》:北邮在推动科研创新上有什么经验?
乔建永:主要是聚焦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来思考和实践 , 尽可能打破原有行业技术壁垒 , 实现科技突破和创新 。
当前 , 我们聚焦突破信息科技领域的一大批瓶颈 , 逐步确立了基于“系统论、信息论、博弈论、控制论”四论融合的科研规划导向 , 就是因为我们看到 , 信息科技发展正面临从通信组网、信息互联到万物互联迈进的新时代 , 将形成智能、复杂、开放的巨系统空间 , 仅靠单一理论已很难解决很多新难题 , 只有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优势 , 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寻求突破 。
去年10月 , 我们召开了“系统论、信息论、博弈论”三论融合学术会议 。 坦率说 , 我们不奢望通过三论融合研究产生颠覆性的理论成果 , 但我们坚信 , 三论融合是解决当前信息科技领域 , 包括网络复杂性领域一大批瓶颈性问题的科学基础 。 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吸引数学、物理、计算机、通信、人工智能、系统科学等专业的专家学者同师生共同交流 , 碰撞出交叉融合的新思路 , 同时产生有价值的创新创造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