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董明珠与雷军造车殊途:格力先向银隆储能业务下手
董明珠和雷军又坐上了“赌桌”,不过这次“赌”的不是业绩,而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 。上周,格力电器和小米集团都正式进军汽车业 。格力电器在8月31日发布公告称,以18.28亿元竞拍获得银隆新能源30.47%的控股权,后者是国内新能源客车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9月1日,小米汽车有限公司在北京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0亿元 。
董明珠和雷军都造车谁会赢?格力造车
作者/王珍
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将自己所持银隆17.46%股权的投票权委托给格力电器,格力电器从而合计持有银隆47.93%的表决权,银隆成为格力电器的控股子公司 。回想五年前格力电器曾计划以130亿元全资收购银隆遇阻,业界惊呼“董明珠造车一去不回头” 。
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微博上为小米汽车的自动驾驶部门招聘人才,表示要打造米粉朋友们喜爱的智能电动汽车、建设更加美好的智能生活生态 。
八年前,董明珠与雷军年的“十亿赌约”曾赚足眼球,他们于2013年年底公开对赌五年内格力与小米的营收谁更大,结果2018年格力以1980亿元营收略高于小米1749亿元的营收而“险胜” 。如今,他们又同时正式进入新能源汽车赛场,未来谁能胜出?
格力首先向银隆储能业务“下手”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47.8万辆,同比增长2倍 。快速发展的新能汽车赛道,正吸引各路人马纷纷加入 。不过,董明珠与雷军“造车”的思路并不一样 。格力电器收购银隆之后,首先会重点发展储能业务,而小米一开始就重点押注智能汽车 。对于以手机起家的小米来讲,必然需要寻找新的替代品,布局后手机时代的新产品 。造车便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被人们关注并且被人们追捧的新风口 。
文章图片
选择控股新能源车企,成为银隆第一大股东的格力电器造车节奏看似更快些,但银隆现状并不令人省心 。2020年,银隆亏损6.88亿元,2021年1~7月继续亏损7.63亿元 。格力将如何处置银隆的资产,成为业界关注要点 。格力电器投资者热线9月1日向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收购银隆基于双方有多个协同空间,包括储能相关的电器产品、精密模具、新能源等 。而格力在8月31发布收购银隆的公告中谈及银隆优势时也把储能放到第一位 。
事实上,董明珠对银隆“一见钟情”,也是缘于银隆的储能电池和技术,可以与格力的光伏空调搭配,形成家庭能源互联网,支撑格力“零碳”智能家居业务的发展 。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世界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光伏电站在德州并网发电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最新消息|CES线下回归受阻:受奥密克戎肆虐影响
- 最新消息|IT系统出错 英国银行给7.5万人多发11亿工资
- 最新消息|宁德时代再投240亿元扩产宜宾基地
- 最新消息|宝马LG和其他公司正考虑使用量子计算机解决具体问题
- 最新消息|快手调整员工福利:减少房补、取消免费三餐 新增生育奖金
- 最新消息|被骂“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书” 中华书局回应称即日下架
- 最新消息|汽车之家回应裁员传闻:系正常业务结构优化、涉及人员不到5%
- 最新消息|兑现承诺 格力9万名员工全部实行双休工作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