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董明珠与雷军造车殊途:格力先向银隆储能业务下手( 三 )
一位行业资深分析人士向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银隆现有业务主要是锂电池和新能源客车 。锂电池在智能家居方面有广泛应用,可以与格力现有业务形成协同;新能源客车是一个面向B端客户的市场,客户群体比较成熟稳定,未来想象空间不大 。
“外界以为格力会像小米一样制造新能源乘用车,但是格力的新能源车是新能源客车不是乘用车 。在新能源客车板块,银隆的业务体系已经很成熟,格力除了利用自身的资源在B端客户上给予银隆一定支持,能够做的其实有限,也不需要格力投入大量资金 。”这位行业资深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格力要实现未来年营收6000亿元目标,就必须要切入乘用车市场 。若后期格力利用银隆切入乘用车市场,则遇到的挑战会非常大 。
从目前披露出来的信息看,格力拿下银隆之后,首先做大电池等储能业务,其次做大新能源客车业务,并以此孵化格力的智能装备、汽车空调等To B业务 。中金公司的研报显示,从以往的关联交易看,2017年,格力与银隆签订合作协议,在智能装备、汽车空调、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合作,2017年关联交易19.4亿元;2018年关联交易29.3亿元;2019年关联交易3.9亿元;2020年关联交易实现金额5.8亿元,其中格力采购银隆的新能源汽车及配件1.2亿元 。
银隆的商用车产品齐全,具备市政环卫车、物流车等车型,涵盖纯电、氢燃料、混合动力等多各种新能源动力体系,已在全国超过229个城市和地区应用 。根据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的数据,2021年1~7月,银隆新能源客车累计销量居行业第四,其中7月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居行业第三 。
即便如此,银隆并不会一下子给格力电器带来很大的营收增量 。2020年格力电器收入1682亿元,银隆收入43.3亿元 。
招商证券的研报预计,随着格力实现控股,银隆的内部治理及生产经营有望得到快速恢复,叠加新能源行业当前处于“政策+供需”向好的双重驱动的红利期中,以及双方协同效应的释放,银隆后续业务拓展可期,格力的新能源业务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
董明珠曾在2019年赢了与雷军的“十亿赌约”之后,在当年格力临时股东大会上说,格力电器拟五年内实现6000亿元的营收 。按此推算,格力未来三年内将要实现三倍的营收 。如果仅凭空调和家电业务是很难实现的,即便加上银隆的储能电池、新能源客车业务,也很难到6000亿元,格力借银隆切入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可能将是实现6000亿元的关键一着 。
但是,格力会遇到很多挑战 。上述行业资深分析人士认为:第一,造车需要大量资金持续投入,格力是否有这么多资金持续投入,值得商榷 。事实上,随着渠道变革推进,缩短销售层级,直面消费者,弱化经销商淡季打款模式,2021年上半年格力电器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60.7亿元,同比减少34.39%,主要是客户贷款及垫款净增加额增加所致;其次,造车需要大量的专业团队,目前市场上新能源汽车人才非常紧缺,小米在造车团队组建方面目前进展也比较缓慢,格力在短期内也很难聚集这么大的造车团队;第三,现在市场上头部企业已经开始出现,正在逐步打造行业护城河,即使董明珠涉足新能源乘用车领域,产品大规模上市最少需要3~5年的时间,此时产品上市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会空前巨大 。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世界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光伏电站在德州并网发电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最新消息|CES线下回归受阻:受奥密克戎肆虐影响
- 最新消息|IT系统出错 英国银行给7.5万人多发11亿工资
- 最新消息|宁德时代再投240亿元扩产宜宾基地
- 最新消息|宝马LG和其他公司正考虑使用量子计算机解决具体问题
- 最新消息|快手调整员工福利:减少房补、取消免费三餐 新增生育奖金
- 最新消息|被骂“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书” 中华书局回应称即日下架
- 最新消息|汽车之家回应裁员传闻:系正常业务结构优化、涉及人员不到5%
- 最新消息|兑现承诺 格力9万名员工全部实行双休工作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