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门|三代人绝活育成火箭“大心脏”

青年航天工匠的创新谱系
三代人绝活育成火箭“大心脏”
7103厂 , 是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的内部代号 。 这里是我国唯一的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单位 。
半个多世纪以来 , 7103厂先后研制生产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火星探测等所需的一系列液体火箭发动机 , 为建设航天强国作出突出贡献 。
在这背后 , 有着一代代青年航天工匠的传承、坚守与奉献 。 时代在变 , 对于青年工匠的要求也在变 。
航天工匠杨峰说 , 青年工匠从只会干不会说到会说会写会总结 , 从手工操作到先进数控设备的转化 , 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 也是追求航天工程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内在要求 。
30年“变身” 70后钳工成创新达人
说起杨峰 , 在7103厂 , 甚至整个业内 , 都鼎鼎有名 。 这位阀门制造车间(以下简称“25车间”)钳工 , 不仅是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 而且创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
杨峰从事液体火箭发动机上所有阀门、自动器及推力室、贮箱、火药启动器等零部件关键工序的精密加工 。 阀门是液体火箭发动机启动、关闭、流量调节的关键件 , 如果把发动机比喻为火箭的“心脏” , 阀门则相当于“心脏瓣膜” , 是发动机的命脉所在 。
1992年 , 不到20岁的杨峰来到7103厂 , 成为一名钳工 , 承担液体火箭发动机阀门零部件的精密加工任务 。
上班第一天 , 杨峰曾自勉“一定要做最好最出色的钳工” 。 然而 , “在加工第一批产品时 , 一共30件 , 我就干废了7个 。 ”杨峰回忆 , 面对车间老师傅的指责 , 他深受触动 。
要成为一把“好剑”既需要理论支撑 , 也需要实操技能 。 杨峰勤学苦练 , 相关车铣刨磨钳领域的书籍 , 他常常读到深夜两三点;为了训练技术 , 他开始用台钻在鸡蛋上练习打孔 , 成功后进一步用手持电钻打孔 , 练就了蛋壳破而蛋膜完整的功夫 。
杨峰说 , 他们那时加工零件手工操作多 , 对于手工打磨能力要求极高 , 必须练实基本功 。
在杨峰迄今为止的12项发明专利中 , 有一项名为“峰形钻模” , 该钻模形似山峰 , 也恰巧与自己名字相同 。 这个在采访人员眼里的大铝块 , 却是杨峰引以为傲的宝贝 。
20年前 , 工人在加工某阀体两对直径为2毫米的相交孔时 , 是利用分度头装夹零件的一个螺纹嘴 , 先抬起一定的角度再旋转另一个角度来加工 , 孔的位置通过画线找正 。
杨峰说 , 当时 , 只有加工完第一个孔后 , 才能加工第二个跟它相交的孔 , 这个过程不仅费时费力 , 还经常会导致两个相交孔不在同一个平面内 , 达不到要求 , 导致零件报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