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自动驾驶离我们还有多远( 二 )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 , 城市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交通塑造而成的 。 在前工业化时代 , 城市是沿着马车道形成的;到了20世纪60年代 , 随着汽车的大量出现 , 城市由行车道路所构成 。 未来 , 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系统的融合 , 将使现在的城市形态发生改变 。 怎么改变呢?因为自动驾驶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行驶的 , 所以它会使现有的道路变窄 , 这样既减少了道路所占用的土地资源 , 同时还可以扩大城市绿化 , 美化城市 。
人类对自动驾驶的百年情结
其实 , 人类对于自动驾驶可以说有着百年情结 。
早在1912年 , 出于战争的需要 , 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用光电感光器件设计的能自动驶向光源的小车 。 这辆小车取名叫“战争狗” , 它能自动驶向敌营去引爆 。 这是人类对自动驾驶最初的尝试 。
1925年 , 美国工程师通过无线电装置对汽车进行遥控 , 使得一辆无人驾驶车可以通过远程控制进行前进、转向和刹车等操作 。
1939年 , 在纽约世界博览会上 , 通用汽车展示了一辆能够通过铺设在道路下的电缆来进行自动驾驶的汽车 , 这辆车可以沿着规划好的路线自动行驶 。
到20世纪70年代末 , 人工智能开始引入自动驾驶的研究 。 1979年 , 美国斯坦福大学设计了一辆依赖摄像头捕捉地面上的白线进行自动驾驶的汽车 , 这辆小车成功地穿越了一个放满椅子的房间 。 20世纪80年代 ,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发了一种自动驾驶的货车 。 1987年 , 德国慕尼黑联邦国防军大学也研发出一种自动驾驶汽车 。
1989年 , 中国开始了自动驾驶的研究 。 2001年 , 西安交通大学组建了无人驾驶研究的课题组 , 并于2003年研制出“思源1号”自动驾驶汽车 , 这辆自动驾驶汽车能以每小时10公里—15公里的速度在校园内进行自主行驶 。 当时 , 我们制订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 , 要让这辆车走出校门 , 从西安行驶到敦煌 。 但是 , 这辆车开出校园后几乎寸步难行 , 因为真实的交通场景远比校园里进行的道路测试要复杂多变 , 因此 , 在大多数的场合与环境下 , 这辆车都需要经过人工干预 , 只有在沙漠地带的公路上才能平稳地行驶 。 这是一次不成功的挑战 , 但是给我们带来了对所存在问题深刻思考和应对挑战的决心 。
2008年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了“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重大研究计划 。 为了验证实验室的研究成果 , 2009年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举办了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 。 从2009年到2020年 , 挑战赛已经成功举办了12届 , 现在很多企业从事自动驾驶的骨干人员中有不少人都参加过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 , 我们称这个挑战赛是“中国自动驾驶技术研究的摇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