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自动驾驶离我们还有多远( 四 )


第三 , 对意外情况的应对 。
人类驾驶员可以根据身体的语言和其他语境的线索来理解交通场景 。 比如 , 我们开车到了某个区域 , 突然遇到了交通管制 , 驾驶员可以通过交警的手势制订自己下一步的行驶计划 。 但是 , 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很难去解释这类异常情况 。 此外 , 还有一种意外遭遇的现象 。 比如 , 路边有个孩子 , 他手里拿着一个玩具 , 突然这个玩具掉到路边 , 他要去拾起它 。 自动驾驶目前还没有办法将这种意外情况事先编码写入算法当中 。
第四 , 人与车的自然交互 。
人与自动驾驶汽车有许多自然交互的场景 。 比如 , 乘客坐到自动驾驶汽车里 , 要用语言和自动驾驶汽车进行沟通 , 告诉汽车自己要去哪里;在行驶途中 , 他会和自动驾驶汽车对话 , 询问还有多少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 , 等等 。 这种自然的交流 , 不仅能为乘客提供一种舒适的体验 , 也是一种安全的认证 。 此外 , 在未来 , 人类驾驶员开的车和无人驾驶汽车会共享道路 , 那时候车与车之间的交互也非常重要 。 因此 , 人与车的自然交互 , 还有很多课题需要研究 。
第五 , 网络安全的保障 。
自动驾驶汽车要通过云端更新它的地图 , 获取相关数据 , 因而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 比如 , 黑客会侵入自动驾驶汽车系统 , 他可能禁用自动驾驶汽车 , 也可能在行驶过程中制造交通事故 。 所以 , 网络安全也是重中之重 。
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强大的云
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把汽车智能划分为六级 , 它们分别是:人工驾驶(L0)、辅助驾驶(L1)、半自动驾驶(L2)、高度自动驾驶(L3)、超高度自动驾驶(L4)和全自动驾驶(L5) 。 目前来看 , 大多数厂商所谓的自动驾驶汽车仍然处于L2级 , 也就是半自动驾驶的级别 , 对于自动驾驶技术还不能过度依赖 。
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10月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 , 到2025年 , 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 力争经过15年的持续努力 , 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 。
那么 , 自动驾驶大规模应用 , 除了自动驾驶汽车本身的技术升级以外 , 还有哪些配套措施需要落地?
首先 , 我们需要一种这样的生态——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强大的云 , 才能使自动驾驶技术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 “聪明的车”是要提高车本身的智能水平 , “智慧的路”是要使车和路能够协同起来 , “强大的云”则是指城市智能交通系统 , 这三者需要融为一体 。 在城市道路的路侧要装上大量的传感器 , 把车和云通过车路协同联系起来 。 此外 , 车也可以和云建立数据交换 , 这些数据反过来可以对自动驾驶汽车技术进行改进 。 因此 , 自动驾驶的发展需要强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 包括车联网的通信设备、车路协同的设施、云数据计算中心等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