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北大一博导因“第一学历”遭嫌弃 学历偏见怎么破?( 二 )


放眼世界,科研人才的发展潜力也并不与“第一学历”深度绑定 。盘点诺贝尔奖得主的名单,不难发现,获奖者的“第一学历”和“出身”多种多样 。《泰晤士高等教育》曾发文分析2020年诺贝尔奖自然科学类奖项8位获奖者的本科学历,发现只有一位本科毕业于牛津剑桥或常春藤联盟这一类全球顶尖高校,多位获奖者的“第一学历”是在新兴院校、小型大学或文理学院取得的 。
扭转“第一学历”偏见,不仅需要改变社会观念,也需要改进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方式,使其更加公平合理 。界面新闻的评论就指出:“不能再人为地把教育、学校分为三六九等,要给所有学校创造平等竞争、发展的环境 。”目前,我国在创建一批世界一流大学的同时,也要注意包容特色、平衡分配,让部分“小而精”的学校和学科获得更好的发展 。
【视点·观察|北大一博导因“第一学历”遭嫌弃 学历偏见怎么破?】曾担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的杨福家院士曾在《中国青年报》撰文,文中提及自己认识一个美国大学生,他的SAT成绩够上哈佛,却选择了一所烹饪学院,他用这个故事表明:要充分认知不同类型高校的价值 。杨福家认为:“高等教育是一支大乐队:名牌大学就是乐队里的大钢琴,但不要只把眼光盯在大钢琴上,大提琴、小提琴都是好乐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