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缺芯 给了中国汽车业慢思考的机会( 六 )


“随着第三代半导体的发展 , 部分功率器件和非核心控制部件会有一定的国产化 , 但短期还撑不起本土汽车业 。”王欣宇说 , 中国芯片产业链从晶圆材料到制造设备等全体系的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 成为供应链的主力还很遥远 , 不是短期能弥补的 。
臧真波提出 , 芯片是需要不断试错和迭代才能成熟的行业 , 他呼吁零部件公司和主机厂使用本土厂商的芯片 , 帮助本土芯片厂商不断升级迭代产品 , 面向未来更长时间去合作开发产品 , 这样才能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 只有协同合作才能够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可靠的芯片供应链 。
曾有一些观点提出汽车公司应该降低车规级芯片的标准 , 降至和消费电子产品同级 , 以缓解当前的汽车芯片短缺危机 。李邵华表示 , 中国作为现代工业的后发者 , 工业基础和生态相对脆弱 , 芯片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 但这并不是某一个行业的问题 。中国汽车芯片产业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 , 需要容错的能力和机制 , 不是简单的降低标准 , 而是共建一个适合中国的标准和要求 。最终要解决的是当全球出现问题的时候 , 中国的供应链不受太大的冲击 , 有可控的自我调节能力 。
在2021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上 , 陈彬不无担忧地说 , 芯片短缺带来的影响 , 还波及我国手机、机床(数显)、家电、笔记本电脑等制造业诸多领域 , 一些高端芯片的短缺甚至波及我国测量、控制、试验、检测等仪器仪表行业(单片机、A/D转换器) , 成了制约我国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绊脚石” 。
崔东树指出 , 汽车产业链生态脆弱 , 不光是芯片 , 一些制造设备或原材料也极度依赖进口 , 这主要是“中国汽车行业以合资企业为主体 , 必然是这样趋势 , 因此要做强自主品牌” 。
李邵华也表示:“以自主车企为核心 , 形成生态圈 , 形成稳固的战略合作体系是最重要的 。”
访问:
京东商城

推荐阅读